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精神生活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是基于经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全面分析当代中国人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通过对中国人价值观念变迁趋势以及变迁原因的分析,揭示在经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条件下,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个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当代中国 价值观念 变迁

引言:当代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提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入WTO等等,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正在进入中国,深入中国的各个领域,这种千古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开放局面,带来的最明显的是经济发展的变化,但是,这同时也影响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从过去的“样板戏”,到如今聚集国内外明星,囊括古今中外文化的电视剧,从过去的黑灰绿衣服到如今五彩缤纷、款式多样的时装,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急剧变化的中国,也看到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了解价值观念变迁背后真正的原因和价值观念变迁的趋势与状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

近几年,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包括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农民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深刻分析了观念变迁的原因和变迁的趋势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前人的探究结果,并结合笔者的经历探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化的趋势,原因等内容,并对此提出笔者的观点和看法。希望通过对本文的撰写,笔者可以更加了解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概念界定 1、关于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是社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不同,同一文化在不同时期,价值观念也是不同的。

2、关于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社会学在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变迁的同时,着重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特定社会结构要素或社会局部变化的研究。

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趋势

我们都知道,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它不是杂乱无章地变化的,它有一个大体的变化趋势,即从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的变化趋势。

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从中可以看出,价值理性是一种目的理性,它追求行为的目的性。它并不忌讳功利,并不回避功利目的,但它并不以功利为最高目的,而是肯定功利又超越功利。它并不反对满足人的当下需要,但它强调当下需要的合理性,并兼顾人的长远需要。它并不反对个体的需要,但它并不囿于个体需要,而是谋求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共赢。它并不否定人作为手段的意义,但它强调,“人本质上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作为手段,只有在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由此可见,价值理性所诉求的合乎目的性,既是指合乎人的目的,更是指合乎人本身这个目的。在价值理性视野中,人是终极目的,人是各种努力的终极关怀。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都是为了维护、发展、实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都是为了推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价值、凸现人存在的意义,促进人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完善,趋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而工具理性是指通过实践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所以“工具理性”又叫“功效理性”或者说“效率理性”。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以上关于两者的解释也是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理论进行阐述的,也许不是很准确,但是笔者认为,这两种理性能够用来描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变迁趋势。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人成功培养起现代社会的权利意识,却淡忘了一个古老文明中根深蒂固的传统,那就是“礼”。比如,广州地铁免费乘坐首日,客流量竟暴涨50%,若干车站甚至只能通过临时关闭的方式来避免被行人挤爆。有媒体称,前日还空荡荡的三号线竟然也爆满了,原因是很多人“结伴乘地铁去机场玩”。有一位宋姓受访者去上海出差,去机场送行的“队伍”包括了父亲、母亲、妻子和儿子共计4人,原因是“地铁免费”。①若地铁不免费(例如,北京机场快线的价格是25元),一个正常人会在任何情况下产生“去机场玩”的需求吗?显然不会。他们选择去机场玩,就是想着既可以送行,又可以免费占便宜,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可是,可否知道,这些人“玩”的心态,却给很多坐地铁去工作,去上课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显然,这些人去玩是自由,可是公共资源只有这么多,所有人都依靠它们来维持日常生活。在这种前提下,你“超额”侵占了一点,其他人的利益就会被剥夺一点。类似于,锅里总共就这些饭,本可保证每个人都吃饱,可有人偏要撑到半死也不放下筷子,这就是“超额”。我想,这要是在一个价值理性的时代,这种情况应该是罕见的。又比如,近段时间,重庆某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就制定了这么一项考核制度,要求员工每月做好事不低于十次,并纳入绩效考核。一时间这也成为网络上讨论的热点。将做好事从自愿变成规定,到底是对员工的

道德教育,还是迫使员工“被雷锋”呢?②本来,做好事无疑是道德高尚的体现,可以体现人生价值,可是,把做好事量化了,并进行绩效考核,把做好事当成是一种工具,每个人为了实现某些功利化目标,就努力做好事,这样的风气要是在当代中国蔓延,那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将何去何从?以上是个人和企业在理性选择上从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的变化趋势,下面我们来看看国家和政府在这个趋势中是如何表现的?由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对以前的“兼顾效率与公平”提法的修正,突出了“效率”的重要位置,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变,直到现在一直是我们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指导思想。应该指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态势下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正确的和必需的,而且这样的提法也并不是偏执效率一方而忽略公平的。然而在现实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十分值得令人关注的:有相当一部分公共政策选择者并未领悟“优先”和“兼顾”的真正含义,有意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确主张,异化歪曲成为“效率优先,不顾公平”,导致了政策选择的工具理性化,造成了价值理性在政策选择中的失势。

综上三个例子,发现笔者提到工具理性的时候,抱有“否定”态度,有点偏激。其实,工具理性的泛滥和价值理性的缺失是每个经济体在高速增长的历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大家似乎更在乎自我目标的达成,而漠视道德与价值观的存在。笔者希望,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注重培养人内在的品质,塑造有道德的公民,形成符合正义,礼貌,为他人着想的价值观念,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正常发展,人民的幸福感才会随着GDP一起增长。

三、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状态以及原因

那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状态是怎样的呢?笔者根据阅读相关文献和个人经验,觉得可以总结为中国社会价值观实现了从一元价值观向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互动的变化。而造成价值观念状态不同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经济发展,文化多样化等。

中国的价值观念变迁的状态,已经从过去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是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有研究者指出,从时空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时空压缩”的特点,即在当代中国社会,传统、现代和后现代这三种不同的东西,已压缩到同一时空之中。因此,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特征。“人们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社会呈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的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虚幻走向务实。”③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绝对性、严格性和单一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的互生互动,带来了社会观念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深刻地体现在当代许多中国人否定绝对单一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上,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最明显的表现。过去的人们,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大多以集体利益为主,为党为国为人民,接受的教育是要树立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人们熟悉的榜样——雷锋,赖宁,邱少云等人无一不是以集体利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