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概论》教案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周课时: 4 总课时: 52

授课班级: 授课学期: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第一周 课时 教学方式 2 授课序号 讲授+演示+练习 1 课题 物联网技术概论 了解物联网是什么?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和难点 物联网框架结构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 导入新课:物联网定义 课堂主要内容:物联网定义、发展概况。 物联网框架结构 作业布置 课后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主要要掌握物联网的定义、发展概况、以及物联网框架结构等知识。 2

具体内容 注解 概念起源 麻省理工学院Ashton教授于1999年最早提出,其理念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代码(EPC)等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即物联网。 本质体现 一、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 二、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物物通信的功能 三、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使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主要特征 全面感知 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可靠传送 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且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并且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即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认为: 信息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2009年初 具体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2009年6月 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其目的为希望欧洲通过构建新型物联网管理框架来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 2009年8月 日本提出“智慧泛在”构想,将传感网列为国家重要战略,致力于一个个性化的物联网智能服务体系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