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
1、简述美学的学科性质答:P28 2、简述柏拉图关于美学的看法
答: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柏拉图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美的现象之所以美,不是由于它们自身,而是由于“分享”了同一的“美本身”,柏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美的理念”是各种具体美的一种终极规范,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这“美的理念“正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的现象背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终极根源。 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
3、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学的本质讨论,有哪几种代表性的说法? 答:(1)主观论美学:这种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主观论美学认为,美是物在人的 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美是主观的。
(2)客观论美学:以蔡仪为代表。客观论美学认为,美在客观,事物之美不依赖人的鉴赏 而存在,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
(3)主客观统一论:以朱光潜为代表。朱光潜认为单有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者单有人 的主观心灵意识,都不能成其为美。只有当客观事物加上主观意识的作用,美才会产生。 (4)社会实践论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 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 4、王夫之的“现量说包含那几个层次? 答:P146 5、美感的基本特点 P148
6、简述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P113
7、为什么说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 P149
8、人物美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观照? P204 三个方面
9、美学史上关于自然美有几种代表性观点? P178(4种)
10、为什么说肯定美学提出的“自然全美”的观点是错误的? P202
11、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本体的看法影响比较大的有哪几种? P233 四种 12、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P253三层
13、为什么说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 P303 14、简述技术美的特点(P308)
答:A、具有技术美的产品不仅在技术上是完善的,而且在使用上是舒适的,在外形上是美观的。
B、技术美作为“迪扎因”理论,从功用和审美相统一的观点研究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使其成为整个美学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从科学技术革新和对社会的道德改造、审美改造相结合的观点,揭示和阐明实用对象和环境发展美化的基本规律。 15、简述优美的特征(P324)
答:①和谐感:优美是人与自然、人与对象、人自身内部都处于和谐装态的一种美感经验。 ②自由感:优美在心理反映上是一种顺受反应,也就是说,在优美的经验中,没有任何 怵逆反抗等因素,而是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③纯粹的形式感:唤起优美感,多具小、柔、轻、媚、精、润、秀、纯等特征。优美的 表现则是和谐的、光滑的、绚丽的、整齐的、对称的、合乎比例的形式。优美的表现形式与变形、扭曲的、夸张的等没有关系,他也不表现为冲突的、悲剧的、争斗的、矛盾的形式,而是呈现为舒缓的、雅致的、精细的、圆润的形式。由于优美的形式特点,优美就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形式感,它所唤起的快感也属于纯粹的形式的快感。正因为它是一种纯粹的形式
感,康德就把它看作一种“纯粹美”、“自由美”。
16、中国美学史中的优美与壮美,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337 17、美学史上关于悲剧有哪几种代表性观点? P341 18、“丑”成为审美意象,纳入审美活动大概有哪几种情况? P363四种 19、美育的功能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P408--412三方面 20、为什么说美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 P414--415 三、论述题
1、联系美学实际,谈谈你对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命题的看法?
答:在这里柳宗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只有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审美主体的意识去发现“景”(清湍修竹),并“唤醒”它,“照亮”它,使这种自然之“景”由实在物变成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抽象的感性世界即“意象”时,自然之“景”才能够成为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才能成为美。也就是说,“清湍修竹”作为自然的“景”是不依赖于审美主体而客观存在的,美并不在于外物自身,外物并不是因为其自身的审美性质就是美的(“美不自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只有经过人的审美体验,自然景物才可能被彰显出来,“彰”就是彰显、发现、唤醒、照亮(“因人而彰”)。这就是说,美依赖于人的意识,有待于人去发现,去照亮,有待于人的“意”与自然的“象”的沟通契合。
关于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面来理解: 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在意象。
太阳,作为物质实体的“象”,虽然具有审美性质,但未必能进入审美活动中。作为物质实体的“象”,它只有激发起欣赏者的美感,并使主观情感与之交融形成了“审美意象”时,才是美的。不同的观赏者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意象”,因此“意象”包含着人的创造性。即使某一物具有审美性质,若无人欣赏,也不能成为美。 2.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观赏者由于个体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象”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意象”。
同样是秋天的枫叶,在不同人的眼里,则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以一种悠然闲适的心情欣赏随风飘洒的枫叶。而在西厢记中则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天来了,万物凋落,莺莺因爱而感伤,在她的眼里,秋天的枫叶像是被泪水染过一般,是一个充满伤感心碎的意象世界。 3.美带有历史性
(1)审美的时代差异。个体的审美意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处于某个时代的个体其审美经验都免不了被烙上时代的印记。《诗经》中的名篇《关雎》长期以来被人们解释为咏后妃之德,而今天的人们早已把它看做一首爱情诗了。
2)审美的民族差异。由于不同的民族在生活习惯、思想文化传统、心理及感情等方面的不同,这使得他们的审美感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民族把肥胖看成蠢和丑,而埃及人却认为丰润肥胖是美的。
(3)审美的阶级差异。所谓的阶级,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与社会功利直接联系着的。不同的阶级体现出的阶级、阶层的意识、愿望是恰恰相反的。体现为审美也是如此。《水浒传》向我们带来的情感是“造反有理”,反应了广大农民的审美愿望和理想。而在《荡寇志》中却把农民的形象刻画得如此丑陋,成为“贼寇” 2、教材认为“美在意象”,你对这一观点怎样看?
答:叶朗的“美在意象”不仅肯定了在审美活动中事物的审美性质的重要性,而且也更加强调了审美情感的关键性,将主体的审美情感放到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环境下加以考察,以此来
说明美是历史的范畴,是社会性、历史性的产物,没有永恒的美。
但是我认为,叶朗从意象论出发来阐释美的本体,也存在着理论弊端。首先,叶朗将审美活动看成是一种意象性的活动。这是不合适的。审美对象是由审美客体通过审美观照生成的,不是人主观头脑中的审美意象,不是意向作用下的结果。如果审美活动是意向活动,审美对象必定是一种意象,而每个人头脑中的想象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审美对象也就无法认识了。其次,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概念上的混淆。当花朵引起了主体的愉悦与满足时,它是审美对象,但不能因此就说花朵是审美对象,因为当它离开了主体的审美观照便只是审美客体。审美客体是审美的可能性,而审美对象是审美的现实性。马克思曾说:“一件衣服由于穿的行为才现实的成为衣服,一栋房屋无人居住,事实上就不能成为现实的房屋,一条铁路在通车之前,只是一条可能的铁路,只有通车之后才是一条现实的铁路。”
叶朗以“意象”为核心建构起了意象本体论美学体系,虽然存在着理论的弊端,但在中国当代的研究领域具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意象美学”我们要予以批判的继承。 3、联系艺术欣赏实际,谈谈你对艺术作品意蕴的理解(P260) 4、你如何看待黑格尔和丹托”艺术终结”的命题? 答:(1)这个观点首先是黑格尔提出来的,他认为艺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艺术的自我认识(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最终源泉在与理念,是绝对精神的表现,艺术最终会转向哲学。丹托受其影响进行了更精致的理论。
(2)黑格尔根据“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将艺术分为三个类型,在逻辑上象征艺术被古典艺术取代,古典艺术被浪漫艺术取代,浪漫艺术被哲学的概念形式取代,所以才提出艺术终结论的观点。他所整理的艺术形式发展脉络是:
第一是象征型艺术(物质)原始壁画,特征是形式大于内容
第二是古典型艺术(物质)古典绘画,希腊艺术,是艺术最完整成熟阶段,特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是浪漫型艺术(物质)浪漫主义绘画之后,特征是内容大于形式,这个阶段艺术开始走向解体走向终结。
第四是更高的哲学层次(脱离了架上绘画,以概念形式出现,艺术最终会转向哲学,以杜尚的《泉》为起点)
(3.)他所说的艺术终结并不是艺术本身的终结,而是人类不满足于从感性形象认识理念,而用哲学概念的形式认识理念,精神要进一步脱离物质;简单说就是脱离物质形式(架上绘画),上升到概念的形式(哲学、宗教)。终结的是艺术的物质形式,艺术本身还会以其他的方式继续存在,比如哲学和宗教这种概念的形式。 这些与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异曲同工。
5、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话题,你如何理解?(联系审美实际来谈)P315-316红色字 答: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描绘,就是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人们购买一件商品(例如购买一件衣服》往往不是 6、为什么说悲剧是对命运的抗争,请结合悲剧艺术实际来谈谈。P344-345
答: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哭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的悲剧。最典型的就是索福克鲁斯的《俄狄浦斯王》
7、结合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创作实际,谈谈“空灵”这一审美形态的特点 答: 空灵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最典型的代表是王维。王维的很多诗都在色彩明丽而又幽深清远的意象世界中,传达出了使人对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