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串讲
一、题型简介
﹥ 35道选择(含单选、多选,单选1分,多选2分) ﹥ 4道简答题,每题5分 ﹥ 3道论述题,每题10分
﹥ 1段阅读理解题,3个问题,共10分
二、考点重点
﹥ 作家层面: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时代、作家字号、所属文学流派、别集名称、作家作品名称。
﹥ 作品层面:写作背景;原文出处;作品主题;思想情感;段落结构;艺术特点; 对作品中的重点段落、名句、警句,尤应注意积累;要熟读、背诵重要的代表作。 ﹥ 综合层面:认识古代文学作品的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能将作家作品知识运用于对具体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评价。
﹥ 终极目标:培养和提高感知、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恰当运用学到的文学知识、文学理论和方法,从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将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乃至提出自己的创见。 比重分配:
﹥ 精读作品为主,泛读作品为辅,7:3
﹥ 各代比例:宋代35%,金元20%,明代20%, 清代25% ﹥ 主观性试题占60%,客观性试题占40%
三、大纲梳理
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规定了教材中的68篇课文为精读作品,62篇课文列为泛读作品。 精读: 重点记诵: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大江东去) 黄庭坚《登快阁》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精读:
(一)识记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 (二)识记作品中的名句、警句。
(三)理清作品的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的结构。
(四)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熟悉其思想情感内容,合理地分析评价作品的基本倾向和认识价值。
(五)切实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的局部或整体进行具体分析。
(六)力求运用有关知识、理论和方法,从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识记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者在倾吐离愁中抒发了身世之感。 (2)领会全词围绕“伤离别”来构思的特点,理清其铺叙层次。 (3)说明此词对情景关系的处理,简析下片虚景实写的特点。 (4)具体分析此词运用的白描、点染、转折等手法。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识记这是一首深秋怀人之作,表达离别相思的凄苦。 (2)领会作者采用拟人、对比、反衬、暗示等手法表达相思之苦。 (3)识记“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被王国维《人间词话》喻为做学问的第一种境界。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领会此词通过写旅人的征途感受,表现离恨别愁的情感内容。 (2)说明此词暗用的典故的具体含义。 (3)分析此词以乐景写哀情表达离恨别愁的手法。 ﹥ 欧阳修《秋声赋》
(1)识记这是一篇文赋,以及文赋的体式特征。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既追求超脱又带有消极保守成分的复杂思想倾向。 (3)说明本文从多方面描写秋声的特点,以及本文运用的比喻手法。 (4)领会本文主客对话的结构方式,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
﹥ 欧阳修《朋党论》
(1)领会本文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针对性。 (2)说明这篇议论文的论述层次。 (3)具体分析本文运用的对比论证方法。 (4)举例说明本文所举史实与文章观点之间的关系。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词。 (2)归纳此词的题旨: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居安思危的眼光和胸怀,以六朝盛衰为抒情背景的现实指向。(3)领会此词上片风景、下片人事的层次内容。 (4)简析此词意境阔大高远、笔法灵活多变的特色。 ﹥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1)识记这是一篇祭文。 (2)领会作者对欧阳修政治和文学成就的崇高评价,以及表达了深切真挚的悼念之情。 (3)举例说明本文以散句为主又运骈入散的语言特色。
﹥ 苏轼《荔枝叹》
(1)概括此诗通过咏荔枝而讽喻现实的主旨: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2)识记这是一首七言古诗,理解作品的意思、层次。 (3)具体分析此诗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识记这是一首悼亡词,领会悼亡中有身世之感的情感内容。 (2)说明此词以“梦”贯串全篇的结构特点,分清内容层次。 (3)分析此词将自己和亡妻时而合写、时而分写的抒情手法。 (4)举例说明此词情景描写以白描取胜的特色。 ﹥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1)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词。 (2)领会此词的主旨及其复杂的情感内容。 (3)说明此词的内容层次。 (4)分析此词运用的“借宾定主”艺术手法。 (5)简析此词豪放与清旷兼而有之的艺术风格。 ﹥ 苏轼《前赤壁赋》
(1)识记本文作为文赋的基本特征。(2)概括本文主旨: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力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并对此作简要评价。(3)说明本文用主客问答手法表现内心矛盾斗争的创造性构思。 (4)具体分析本文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相统一的艺术特点。 ﹥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归纳本文题旨:在于阐明作家的生活阅历、胸襟修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认识文章观点对今人为人和写作的启示。 (2)领会本文全以“养气”一意贯串首尾的结构特色,理清内容层次。 (3)说明本文“注意在此、立言在彼”的构思特点,以及表达纤徐婉曲的语言特色。 ﹥ 黄庭坚《登快阁》
(1)识记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2)领会此诗的情感内容:倾诉了自己失意苦闷与适意忘机互相交杂的心情,透露出对现实景况的不满情绪。 (3)分析此诗写景抒情围绕“快”字生发的构思特点。(4)举例说明此诗用典、炼字、对仗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识记这是一首七夕词。 (2)领会此词运用传统神话题材翻出新意的题旨。 (3)说明此词以议论入词的特点。 (4)分析此词运用的象征手法。 ﹥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1)领会此词在相思闲愁中寄寓了自己华年已逝、不为世用的苦闷。 (2)分析此词以景结情、运用复合之比来抒情的特点。 ﹥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1)领会此词通过写送别抒发羁旅之愁的意旨。 (2)说明此词借柳起兴、抒发怀抱的表现手法。 (3)分析此词长于铺叙、时空转换的特色。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
(1)识记这是一首节序词。 (2)领会此词抒发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身世飘零之悲。 (3)分析此词将今昔盛衰对比表现的特点。 (4)说明此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语言特色。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归纳此词所抒发的愁情的具体内涵。 (2)分析此词层层铺叙的特色,分清其内容层次。 (3)说明此词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 (4)简析此词当行本色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