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例题及解析、练习(含答案)

高三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考点内容:

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

速度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平学平衡的涵义。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本章命题以上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①?? .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 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例1】可逆反应A(g)+ 4B(g) C(g)+ 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A==0.15mol/(L·min) B. vB==0.6 mol/(L·min) C. vC==0.4 mol/(L·min) D.vD==0.01 mol/(L·s)

[例2]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例3】反应C(s)+H2O(g) CO(g)+H2(g)在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何?

A、增加碳的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的压强增大一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E.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少量NaOH,可使电解速率明显加快,所以NaOH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

考点二: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的标志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 ≠0 等:v正=v逆

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 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例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3mol/L B.Y2为0.35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例6】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 B.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生成n mol B2 D.任何时间内A2、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

考点三: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⑴、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其中包含: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②原理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例7】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A.升高温度

2A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

D.减小压强

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例8】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N2O4(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时,

【例9】对反应2NO2(g)欲使c(NO2)/c(N2O4) 的比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体积不变,增加NO2的物质的量 B.体积不变,增加N2O4的物质的量 C.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

考点四:化学平衡常数

1、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如对于达到平衡的一般可逆反应:aA + bB

pC + qD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浓度表示为

C(A) 、C (B)、C(C) 、C(D) 化学平衡常数:Kc= cp(C)·cq(D)/ca(A)·cb(B)。

K的单位为(mol·L-1)?n

2. 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或降低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取

决于相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情况

2

(2)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改变反应方向,则平衡常数改变;

若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

考点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像题

解答图象题的方法与思路是:

⑴看懂图象: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的趋势),三看点(即看线是否通过原点,两条线的交点及线的拐点),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

⑵联想规律: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即化学平衡影响规律、且熟练准确。 ⑶作出判断:依题意仔细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例10】反应 2X(气)+ Y(气)

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

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述判正确的是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例11】图中表示外界条件(t、p)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 L(s)+G(g)

2R(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y 轴表示的是( )

A、平衡时,混合气中R的百分含量 B、G的转化率 C、平衡时,混合气中G的百分含量 D、L的转化率

考点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 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熵(S)——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3. 焓变(△H)与混乱度(△S)综合考虑 混乱度:气态>液态>固态 4.化学反应方向的控制

△H<0、△S>0,一定能自发进行 △H>0、△S<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H<0、△S<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H>0、△S>0,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例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练习: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考点六:等效平衡

(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一边倒,量相同 (2)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一边倒,比相等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