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文化底蕴对表演的重要性
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往往就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修养并不是一种表面功夫,而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一个人如果败絮其中,即使金玉其外也无法掩盖他的浅薄。一个演员的文化修养,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身上就可清楚地看到。演戏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技能技巧,更需要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修养,一个修养浅薄的演员很难诠释一个内心经历复杂人物,一个文化欠缺的演员甚至可能因为读不透剧本而无法理解人物,更谈不上创造了。如果没有了对于艺术的鉴赏力和辨别力,那么表演水平就会停留在平庸甚至成为扭曲。因此提升内涵和文化修养是我们演员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演员的文化修养,除了体现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上,还体现在演员对台词的理解上,演员只有拥有过硬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加深入的挖掘剧本、分析剧本,研究剧中角色身份背景,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和情绪变化,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的去创造角色。无论是角色性格特征的把握,台词中潜台词的挖掘,还是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和研究,都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自身修养,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就从注意阅读它的台词开始吧……主要的是它的字句的中心包含着剧本和角色的精神实质。用智慧好好地,深入地去加以思考吧。”这种智慧来源于演员修养的深度,一个富于内容的词,是很有分量且被缓慢地说出来的,是因为演员大量的内在情感,思想,视象,总之是在内心创造了全部潜台词后才表现出来的,“空洞的词儿好像筛豌豆那样迅速地往外撒,而内容充实的词儿却像装满水银的球那样缓慢地转动”。[1]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语言来相互交流,传递思想,表达情感……语言在表演创作中的位置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语言是表演艺术创造最有利,最得力,最便利的信息产生和传达的手段与工具之一,因此演员创造人物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运用演艺语言技巧,将剧作笔下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鲜明,丰富,生动地一并释放和传达出来。同时要认识到语言艺术的内在实质,那些最美妙的语言,就是在学习和工作,研究自己的创作中体会得来的。只有如此表演才会成功,而不会是昙花一现。演员在艺术创作中的主体意识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与文化修养有着密切联系。演员作为一个二度创作者,要受到文学剧本、导演构思的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制约可以剥夺演员在创作上的主体意识。归根结底,演员才是在舞台上、银屏上活跃着的人物形象的创作者。一个演员是否能够真正成为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形象的作者,那就要看演员的文化修养能否给自己所创造的角色以充分的依据,特别是在思想上能否对所创造的人物角色有独特的解释及构思。演员在剧本与导演思想的制约下,不应成为导演的傀儡和剧作者的传声筒,而应该是这个集体创作过程当中的一个参与者。有着丰富生活素养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演员对于剧本与人物会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可以丰富与充实剧本的创作和导演的构思,完善而优秀的剧作与拍摄又能够更加突显人物色彩,并透过人物展现出演员自身的素质能力。
提高文化修养的途径
专业技能包括了表演理论水平及专业基础技巧,首先演员需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注重表演理论学习,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
发展表演艺术。而对于专业基础技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此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演员形体和发声训练的方法,并称之为“培养演员业务技巧的体系”。他说“没有一种艺术是不需要技术的,技术的完美是没有最后尺度的。”[2]他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大部分是谈语言和形体训练,谈节奏、控制等表演技术的。作为演员应重视表演理论与实践的积累,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演员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诸如应变力、观察力、辨别力等基础素质。一个演员,首先要有操纵自己的能力,达到声音可塑、身体协调,其次,还须具备稳定而又积极的注意力,灵敏细腻的适应性等专业技能素质……除了这些一般性要求外,演员还需要具备观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情绪记忆和动作想象力。[3]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可能不尽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先天的因素,当然各方面素质可以通过后天有目的地实践来逐步提高,比如说反应能力低,那么可以有意识的选择需要灵活反应的事情来进行训练,一方面体验了生活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自身的反应能力。斯琴高娃从影30年来,不断挑战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或忍辱负重,或心狠手辣,或威严,或高傲,这些角色被她演绎得丝丝入扣,以至于这些强势的女中豪杰形象渐渐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斯琴高娃。而这也正基于斯琴高娃高深的表演技能,深厚的文化修养所造就的高超的人物创作能力。在专业基础素质方面,演员还应该特别注意肢体表现力的培养。正如美国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动作是激起观众感情的最迅速的手段”,[4]演员可通过提高肢体表现力,来达到动作准确、丰富、自然,从而在舞台上动作到位,活动有机。一个演员是否具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也能体现演员的文化修养。世界观的正确与否,常常会导致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