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阅读题含答案 - 图文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2分)

答:

3.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4.品读文章第⑩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

人”?(3分)

答: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4分)

答:

花子

林清玄

三年前我退役,背着袋子要北上的时候,爸爸取出一罐小瓶子,里面是他亲

手培养出来的花子,他小心翼翼地交给我说:“你到台北后,如果有一个花园,就把它种了。”我便带着这个小瓶子和一袋故乡的泥土上台北。 我很想马上把它种了。

可是上台北后,一直过着租赁的日子,住在小小的公寓中,难得找到一撮土地,更不要说一个花园了。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每次搬家看见那些花子,就想起每日清晨在花园中工作的父亲,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个花园呢?我总是想着。

最近,我找到一个 有花园的房子,又因为工作忙碌,就把它摆在鞋柜子里,有一天,我拉开鞋柜看到那一罐花子和那一袋泥土,就把它洒在家前的花园里。 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我写信告诉爸爸,爸爸写了一封信来说:“只要有土地,花子就可以活。”他又附寄来一包肥料。 我每天照料着那一片洒 了花子的土地,浇水、施肥,在凛冽的寒风中,我总是担心着,也许它就会埋在土地里断丧了生机吧!

在冬天来临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子吐了新芽,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是什么力量,让那一罐从南台湾带来的花子,在北地的寒风中也能吐露亮丽的新芽呢?

花子吐芽的那几日,我常兴奋得无法睡去,总惦念着那些脆弱的花芽,而那是什么样的花呢?我问爸爸,他说:“等它开了花,你就知道了。”

那个小小花圃中的芽长得出乎意料的快,我几乎可以体知它成长的速度,每天清晨,我都发现它长大了,然后我便像每天面对一个谜题,猜想着那是什么花,猜想着父亲送我这些花是什么用意。我急于知道那个谜题,就更加体贴那些花。 慢慢的,花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茼蒿菜是一种贱菜,在乡下,

它最容易生长,价钱最便宜,而父亲竟把它像礼物一样送给我,那样的珍贵,也许父亲是要我不要忘记自己的土地吧!

我舍不得吃那一亩茼蒿,每天还是依时浇水看顾,茼蒿长大了,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茼蒿,在市场上,茼蒿总是零乱的、萎缩的;在土地上茼蒿则是那么美丽而充满生机。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茼蒿就在寒冷的冬天里开了花,那花,是鲜新的黄色,在绿色的枝梗上显得格外温暖,我想到,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茼蒿花谢了,在花间又结出许多细小的黑色的花子,它看起来那么小,却又是那么坚韧。我把它收藏在父亲当年赠我花子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乡的泥土和客居的泥土混成的泥土。

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带这花子和这泥土到别地去流浪,或者有一天,这带自故乡根种的花子,然后在异乡土地结成的花子,会长在另外的土地上。 人也是一个平凡茼蒿的花子,不管气候如何,不管哪里是落脚的地方,只要有生机沉埋心中,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它也会吐芽、开化,并且结出新的花子。 我仍然把花子放在鞋柜里,每日穿鞋时我就能看见它。 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和他耕作的故乡的土地。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 (2)那些芽在 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 教我吃惊。

13.文章第五段开头写道:“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

会活呢?”综观全文,这句话有哪些作用?(2分) 14.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好处。(4分)

冷月钟笛 林清玄

⑴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

⑵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年老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 时砍钝了的水手刀。

⑶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冷漠的月色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

⑷已经很夜很夜了,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

⑸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 。

⑹我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轮渡,我到时,汽轮船刚刚开出港埠。我只好沿着海河的岸边漫步,看汽轮船打起美丽的碎花,细缀的观光客笑声也在水面上流动着。

⑺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暗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

⑻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

⑼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明暗曲折,竟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毅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壮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⑽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

⑾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田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⑿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

⒀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涛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

⒁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 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

⒂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⒃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