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作者:关绮莹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07期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法制教育;意义;面临问题;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59-0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意味着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对教学的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满足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求,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初中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初中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人群在其中占有众多比例。这是因为初中阶段孩子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模仿能力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时段逐渐形成,同时也是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注重校园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思想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身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思维上容易偏激、易怒,面对问题不能冷静对待,片面性的思考问题,盲目的做出判断,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对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这个阶段错误或者产生误导,将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隐患。另一个角度来看,普法、用法是法治社会的必须条件,学生懂法,社会的法律氛围和法律的威慑力都会逐渐提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健全思想认识,预防犯罪。
三、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及考试成绩,忽视学生道德素养及法律意识培养。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及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没有注重学生道德素养及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升,造成了学生人格上的缺失,道德素养普遍较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在初中教育体制中就不占据重要地位,经常被学校忽视,教师与学校认为初中学生应以成绩分数为主,至于法律知识、法治意识等方面可以在进入高中或是大学后学习也不晚,这样的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培养途径过于单一。
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对于法律知识的传授还是停留在理论灌输为主,形式化的东西过多,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只是简单的普法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告诉学生有哪些法、哪种法,没有办法让学生参与或模拟参与到某种法的运用,真正的了解到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知识。此外,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整体知识的传授、德育教育的开展等方面都缺乏完善的体系,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学生只能机械化的背诵有关概念及法律条款,但却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失去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真正含义。 3.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法学专业出身。许多初中教师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法学教育,只是凭借自己对法律的理解进行授课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法律概念、原则、制度等基本知识的解读就会略显浅薄。这样有着很大的风险,如果教师本人法律知识丰富,那还可以弥补,如果教师自身就对初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没有重视起来,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差。教育教学实践中就会发现虽然有些教师意识到了法治教育不容小觑,但自身水平有限,在进行法律案例分析教学时,品德课教师描述案件本身浪费太多时间,反而将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惩罚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一带而过,教师自己对法律知识却是一知半解,更无法对学生引起深刻的自我反省。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1.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老师将教材法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划分侧重点,借助教学工具,将其形象贴切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去影响规范自身,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如针对教材课本中列举出的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创造,提出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做出总结。或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2.改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当下的教育形式中,无趣单一的教学模式是肯定要被埋没的,所以,老师要认清当下的形势,主动积极地创造新的更加丰富的授课形式,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为依托,让老师叙述与学生的观点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创造好的实践机会,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法治课题实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老师要抓住每一次的实践机会,主动带领大家开展多样化的集体活动,例如每节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今日说法”,结合一个与本堂课教学有关的法律问题开展3~5分钟的交流探讨,以此注入学生的法治学习兴趣点,以方便学生用最快方式加入其中,形成对法律知识的正确共识,在集体活动里相互探讨交流对法律事件的看法、想法,这是形成大家共鸣的方式之一。第二,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宣传栏等粘贴有关法治的图片、漫画、文字等,将教室排成小型法庭模式等,都可以起到氛围渲染的作用,让学生融入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中,产生情绪上的感染。第三,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当中,多采用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就把教学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道德与法治的内容紧跟时代的脚步,老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结合一些社会案例来进行解答,同时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的状态,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这不但可以为政治课堂增加色彩,还可以带动大家的学习氛围,多多注重情感体验,形成更高的法治素养。第四,在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之中要保证教学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抓准渗透点和时机,注重教育的时机和个体。例如课堂上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为教学素材,授课时更有针对性,同时对纪律和行为表现上不够守纪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课上和课下都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以防其不良行为由小变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老师应从多角度开发,时时刻刻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促进课堂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需要把自己讲授的课程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探索和发展,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来为学生展示所讲内容,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内容,也使自己的工作丰富多彩。例如开设法律论坛、开展模拟法庭、开设法律社团等等,让法治教育渗透进校园的各种活动中,通过法制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等各个环节,将道德与法治课的效应延续到课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思考积极探索不拘泥于传统意义的课堂讲授,勇于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个性,教学个性需要一定经验积累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熟悉与驾驭。只有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教师才能够检验新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适用与否,并促使自己进行完善和提高,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较快地进入成型阶段,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成型。
4.加强教师法制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法治教师队伍。
教师是法制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接受相关法制知识的来源。课堂法制教育实施的好与坏,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法制建设,紧跟时代要求,对于在职教师进行法律教学进修,从教师内心重视法律的作用,让教师认识到法律意识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此外,法治意识培育是一项集理论与实践以及必要的政治、法律学知识于一体的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