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对于碱金属元素,可选用 ( B )
(A) 化学计量火焰 (B) 贫燃火焰 (C) 电火花 (D) 富燃火焰 6. 在电位滴定中,以Δ2E/ΔV2~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C)
(A) Δ2E/ΔV2为最正值时的点 (B) Δ2E/ΔV2为最负值时的点 (C) Δ2E/ΔV2为零时的点 (D) Δ2E/ΔV2接近零时的点 7. 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微量硫化物的含量,最合适的检测器( C ) (A)热导池 (B)电子捕获 (C)火焰光度 (D)紫外 8. 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 C )
(A)相对保留值 (B)分离度 (C)塔板数 (D)分配系数 9.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n→?*,?→?*,?→?*跃迁的化合物是( B ) (A) 一氯甲烷 (B) 丙酮 (C) 丁二烯 (D) 二甲苯
10. ClCH=CH2(190nm)比H2C=CH2(185nm)吸收波长长5nm,其主要原因是( B ) (A) 共轭作用 (B) 助色作用 (C) 溶剂效应 (D)中介效应 11. SO2分子的红外活性震动形式数目为( B ): (A) 2 (B) 3 (C) 4 (D) 5
12. 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上3000-2800cm-1、1450cm-1、1375cm-1和720cm-1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 ( A )
(A) 烷烃 (B) 烯烃 (C) 炔烃 (D)芳烃 13.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光源进行调制的目的是( C ) (A)校正背景干扰 (B)消除物理干扰 (C)消除原子化器的发射干扰 (D)消除电离干扰 1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干扰主要表现为( C)
(A) 火焰中待测元素发射的谱线 (B)火焰中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 (C)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 (D)光源产生的非振线 15. 下列参数中,会引起分配系数变化的是(B )
(A)柱长缩短 (B)固定相改变 (C)流动相速度增加 (D)相比减小 16. 不能被氢火焰检测器检测的组分是:( A )
(A) 四氯化碳 (B)烯烃 (C) 烷烃 (D) 醇系物 17. 不影响速率方程式中分子扩散项大小的因素( D )
(A) 载气流速 (B) 载气相对分子质量 (C) 柱温 ()D 柱长
18. 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C ) 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 激发光 (B) 磷光 (C) 发射光 (D) 散射光 19. 当电位读数误差为1mV时,引起的测量相对误差( A ) (A)对一价离子为3.9%;对二价离子为7.8% (B)对一价离子为7.8%;对二价离子为3.9% (C)对各种离子均为3.9% (D)对各种离子均为7.8%
20. 提高库仑滴定准确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 D ) (A)保持电压恒定 (B)保证足够的电解时间 (C)加入支持电解质 (D)保证高的电流效率 三、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所用仪器装置由哪几部分构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和库仑滴定法在分析原理上有何不同?
3. 假设下列电池两个溶液的浓度相同,且溶液的活度系数很接近,请通过计算说明此锌铜电池的电动势是多少,并指明电极的正负。 (EZn2?/Zn??0.761V,ECu2?/Cu?0.337V)
Cu|Cu2+‖Zn2+|Zn
4. 在极谱分析法中,为什么要使用汞微电极?
1. 答: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所用仪器装置通常包括光源,分光仪和检测器三部分。 光源作用是提供能量,使物质蒸发和激发。
分光仪作用是把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即起分光作用。 检测器是进行光谱信号检测。
2. 答: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是直接根据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求得被测物质含量的方法。而控制电流库仑分析法即库仑滴定法是以100%的电流效率进行电解,使在电解中产生一种物质(库仑滴定剂),库仑滴定剂与被测物质进行定量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计量点可借助于指示剂或其它电化学方法来指示。 3. 解:根据两个电极反应,分别求得其电极电位为:
0TECu2?/Cu?EC?RnFlnaCu2? u2?/Cu00和EZn2?/Zn?EZn2?/Zn?0RTnFlnaZn2?
电池的电动势为:
0Ecell?ER?EL?E0?E?2?Zn/ZnCu2?/CuRTaZn2?lnnFaCu2?
RT?Zn2?CZn2???1.100?ln2F?Cu2?CCu2???1.100VEcell < 0,故铜电极为正极,锌电极为负极。 4. 答:因为汞微电极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e) 滴汞电极由于汞滴不断滴落,使电极表面保持新鲜,重现性好。 f)
汞与许多金属生成汞齐,降低了这些金属的析出电位,使许多金属都能用极谱法测定。
g) 氢在汞电极上有较大的过电位,其析出电位一般负于1.2V,即使在酸性溶液中,
氢波也不产生干扰。
h) 滴汞电极表面积很小,因此电解时的电流密度很大,易于产生浓差极化现象。
四、计算题(12分,每题6分)
1. 已知物质A和B在一根30.00 cm长的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0 min和17.63 min。不被保留组分通过该柱的时间为1.30 min。峰底宽度分别为1.11 min和1.21 min,计算: (1)柱的分离度; (2)柱的平均塔板数;
(3)达到1.5分离度所需的柱长度。
解 :
(1)柱的分离度
R = 2(17.63 - 16.40)/(1.11 + 1.21)= 1.06 (2)柱的平均塔板数
n = 16 (16.40 /1.11)2 = 3493 n = 16 (17.63 /1.21)2 = 3397 n平均 = (3493 + 3397)/ 2 = 3445 (3)达到1.5分离度所需的柱长度 R1 / R2 = ( n1 / n2 )1/2 n2 = 3445 (1.5 / 1.06)2 = 6898
L = nH = 6898?(300 /3445) = 60 cm
2. 原子吸收法测定某试样溶液中的Pb, 用空气-乙炔焰测得Pb283.3nm和Pb281.7nm的吸收分别为72.5%和52.0%. 试计算(1)其吸光度(A)各为多少?(2)其透光度各为多少?
解:(1)A = log(1/T) = log(I0/I) = log(100/(100-72.5)) = 2-log27.5 = 0.56 即吸收为72.5%的吸光度为0.56, 同理得吸收为52.0%的吸光度为0.32
(2)依题意,吸收分别为72.5%和52.0%时,其透光率分别为:27.5%和48.0%. 五、推断题(8分)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7N,试根据其红外光谱图,推测其结构。
H3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