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主观题一般答题方法

思想品德主观题一般答题方法

口李阳>,,',,'''',''-'l,,',

主观题在初中思想品德检测过程中是经常 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一般通过两到三则材料,设 计三至四个问题,检验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概 括信息的能力.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就可 以基本判断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对材料 的理解,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材料二: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还面临着区域 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及贫富差距在 拉大的趋势.特别是一亿多的城镇农民工,从事 简单劳动,同工不同酬,居住条件差,子女受教 育难,无安全保障,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 的覆盖面小.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 易使人民群众失去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精神动 力.

材料三: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胡 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会上提出要实现\十 二五\的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主要是指在实 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让每个 公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概括材料一中的信息并说说其主要原 因是什么?(5分)

(2)有人认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符合社 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请你发表对这一观点的看 法,并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联系材料二说说解 决农民工收入增加的建议(8分)

在历次检测中,主观题的分值就比较重.笔者就 以下面主观题为案例,谈一谈主观题的一般答 题技巧.

材料一:\十一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状况 (3)从政治的角度谈谈\让每个公民共享改 革发展的成果\中所包涵的道理.(4分) 一

,审题,理清材料深层次含义

1.分审每则材料,找出材料提供的信息.上 述案例有三则材料,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主要在 下面两幅图片中,仔细观察里面包含的信息有 文字,如:\五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 稳较快增长\十一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有数字和柱状图,显示的是从2003年或 2006年到2010年GDP和城镇居民人居可支 配收入变化情况等.

材料二提供的信息是\在经济发展中我们 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城乡差距 及贫富差距在拉大的趋势.特别是一亿多的城 镇农民工.\并且材料还分析了农民工收入低的 表现,如\从事简单劳动,同工不同酬,居住条件 差,子女受教育难,无安全保障,工伤,医疗,失 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小.\

材料三提供的信息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 七届五中会上提}f{要实现'十二五'的包容性增 长\促进共同富裕,让每个公民共享改革发展 的成果\

这些信息比较直观,只要仔细阅读材料基

本上都能够找得到.在文字材料中,还要注意句 号,一般而言,一句话就是一个信息,如材料二 当中有三个句号,这就意味着有三个信息可以 提取.

2.联审三则材料,找出材料间内在的联系. 出题人在材料选取的时候往往要解决某一方面 的问题,有~个指导思想,因此材料的选取也必 然经过深思熟虑,每则材料不是孤立存在的,材 料之间必然有某一种内在联系.因此在阅读材 料的时候也要找出材料间的隐含信息.如上述 三则材料就有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则材 料隐含的信息是\十一五\成就展示;第二则隐 含的信息是\尽管有成就,但是问题也不少,尤 其是城镇农民工问题突出\第三则材料隐含信 息是\有成就,有问题,必须要解决\因此胡锦 涛提出\包容性增长,促进共同富裕,让每个公 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分审每个设问,探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思 品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外乎三个:\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样\是什么\在以前的检测中主 要考察的是含义,现在已经淡化了死记硬背的 这种模式,因此现在很少考察含义,取而代之的 是\从材料中得到什么信息\这则材料说明了 什么问题\等等.如上述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 的信息.

\为什么\是说理由,讲道理,一般设计的问 题是\说说其中的原因\这样做的意义是什 么?\说说其中的道理\等等.如上述问题(1) 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有人认为收入分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