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分析赵倍瑶

大学生该不该逃课

摘要 逃课与学习向来是一对冤家。自从学生开始上学起,老师和家长就一再监督学生

不准逃课。但是逃课现象一直屡禁不止,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到了大学,逃课现象变本加厉,更加普遍。逃课不仅对学生造成学业上的损失,不利于培养其勤奋好学的习惯,而且对学校的管理以及规范造成困扰和挑战。本文通过结合本人身边具体情况和多年来学生生涯的体验,就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逃课原因,总结出逃课后果,以及对解决逃课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逃课 后果 原因 对策

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然而,现在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来看,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 大学生逃课现状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甚至成为一部分大学生追捧的“新时尚”。像“逃课三十六计”这样的帖子在网上层出不穷,有些准大一新生还未迈进大学校园就被这类热帖吸引,纷纷赶来拜读。 ‘大学不逃课,人生不完整’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也是流行语。 据已有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风”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 大一逃课较少,因为刚进大学还不太适应,对学校规则等都不太熟悉,所以不敢轻易逃课,而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则已成了老油条,逃课成了家常便饭。

2.男生的逃课情况较女生更为严重 女生比男生较乖,男生会有较多的活动如上网,打篮球等怂恿他们逃课。

3.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 有意思的课学生不大逃,有点名的课学生不大敢逃。但是如果一节课很没意思或很不重要,则逃的人就多了。

4.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比例成反比。重点学校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律性和求知欲,不太逃课,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无所谓了。 5.隐性逃课现象严重

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本科与专科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毕业班,本科生与专科生的隐性逃课率分别达到了89.4%与84.4%,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就我们温州大学为例,虽然日常有严格的纪检部门监督,但逃早自习,晚自习,

选修课等现象大有人在。 二、大学生逃课的后果

那么,大学生逃课究竟“逃”掉了什么?

逃课势必会导致成绩下降,甚至挂科、补考。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影响学分,甚至可能拿不到学位证。

逃课看似是一件小事,实际上能引发一个连锁反应。大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频繁逃课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怎么能保证以后的工作质量呢?再者,学习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培养和领悟的能力,学生如果经常逃课就不能完成自身学习能力的升华,今后进入社会发展也会有困难。认真上课的学生未来发展状况还是相对更稳定、更卓越。” 三、“大学生逃课风”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兴趣不对口 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情况一般是“学生管分数,家长老师填志愿”。由于近年来专业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许多家长、高中老师对专业并不了解,只是盲目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对其缺乏兴趣,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学习状态,“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逃课现象越发严重。 2.自律性不够 随着到了大学,我们有了大把空闲的时间, 却没有成堆的作业,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自己想做的事或该做的事。于是,便产生了学生对“由家庭到学校”环境转变的消极适应。从中学走人大学,从家庭生活走人集体宿舍,也就是从父母的管束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要和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如何去适应”成了学生在校发展的分水岭,而学生以往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此则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些在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便能在大学转变中主动积极的去适应,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分配上课和课余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和生活;而那些在严厉的家庭管教下长大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从“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成为一种习惯——“逃课”。

就从我们班的逃课情况分析,早自习缺课较多,都是因为早上起不来,所以直接翘课,晚自习则是想要逛街或上网而缺勤。

3.一部分同学的确是有要事在身,例如学生会的干事经常有任务要做,但与上课时间冲突起来,而请假程序繁琐,请完假可能事情都干不了了,所以考虑之下逃了课。但这种积极的逃课毕竟在少数,一些同学为了完成学业研究或其他要紧事宜选择逃课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牺牲。例如,我曾经因为要参加球队训练要请假,但球队开不出假条,但临近比赛,训练迫在眉睫,只要违背学生原则了。

(二)学校因素

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

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大量出现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隐性逃课”现象。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另外,学校虽有校规校纪,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再者是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课。

3.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

4.学生管理上的“男生”漏洞。在男生的管理上则出现一些漏洞,加之男生性格与兴趣上的特殊性,男生更易于逃课去做别的事,比如逃课睡懒觉、上网、玩游戏,等等。

5.学校的请假制度不够完善或不够便捷,以至于学生不能及时请假只好选择逃课。

(三)家庭因素

1.家长对高校现状的理解存有偏差,与学校缺少必要的联系。 2.家庭背景的消极影响。 (四)社会因素 1.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教学的实现,许多学生宁愿到一些电大网站上直接接受互动式的远程教育,聆听专家学者的讲解,而不愿坐在课堂上听老师的单向授课。因为他们感觉网络教育获得的信息量比课堂要大得多,而且学习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可以避免吃大锅饭、夹生饭,更有利于自主学习。

2.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毕业班的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逼于无奈,只能逃课,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班学生逃课率奇高的现象。

3.不良的社会风气环境。4.代课机构的繁盛。许多商人瞄准了许多学生的逃课需求,催生了这个行业,使得大学生逃课更肆无忌惮。

四、举措与建议

(一)改革专业招生模式

首先,高考招生应“先统后分”。即,先统分学科类,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分专业。即,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学习之后,高校应给一些对本专业毫无兴趣而对其他专业有所成绩的学生提供转专业的便利通道。就趋势而看,一个学校的转专业率已经成为填志愿时,大学新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完善第二学位辅修制度,为具有更广泛兴趣和精力的学生以及有相关就业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因此,班主任、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首先,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使之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到有事有病请假,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单

亲家庭与优越型家庭学生的思 想教育,使其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第四,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其解决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三)完善学生的教学管理 1.推动分级制教学。 2.完善学生考评制度。在平时评分时加上学生的考勤分,体现出上课与不上课的区别,以更有效地控制学生逃课的发生。 3.完善学分制,扩大大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 (四)更新教育观念

1.更新教育观念,实施主体教育。

2.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 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下的逃课行为,我们一是要改变那种毕业班才谈就业的错误观念。二是要引导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防止学生盲目追求证书舍本逐末式逃课现象的产生。三是要加强大学生考研的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杜绝学生逃课“跟风式”的盲目考研,防止其出现因专业知识不扎实而造成考研与就业“双落空”的现象。

五、结语

逃课现在已经风行,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也打击了老师的热情,挑战了学校。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理想有追求,而逃课不仅仅是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它会慢慢侵蚀我们的理想,增涨我们的惰性,犹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慢慢消磨掉我们的斗志。

逃课现象从表面看是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态度,而深入研究后则是个体性格、学校制度、教师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注重高校招生、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加强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工本三班 赵倍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