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煤矿后勤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关于陕北煤矿后勤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榆彬实业公司曹胜利

煤矿后勤服务市场化探索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陕煤集团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胆识和担当精神,率先成立实业集团,走后勤服务市场化之路,无疑是这个领域最初的探索者和先头兵。探索之路注定不会是一条坦途,如今六年过去,老矿区面临“三供一业”移交地方政府,新矿区市场业务举步维艰。煤矿后勤服务市场化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摸索、就陕北煤矿后勤服务市场化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

一、陕北煤矿后勤服务现状

陕煤集团在陕北地区单位多,地域跨度大,情况复杂。从地域分布看,跨越榆林的榆阳区、大保当、小保当、神木、府谷及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多个旗;从投资形式看,有全资企业,有控股企业,也有参股企业;从生产类型看,有煤矿、化工厂、电厂、物流运输和机关办公;从人员来源看,遍及全国各地,但以陕北当地和关中人员居多,年龄结构以20至50人员为主。可谓形式多样、结构复杂、需求广泛,对新事物接收迅速,反响强烈。

再从后勤服务来看,多年来煤矿后勤服务形成了一个固

1

定的模式,即由煤矿将后勤服务进行外委,矿上只设立后勤管理部门,对外委公司进行监管。大量的后勤服务项目被五、六家个体公司垄断和瓜分。据对服务区域内27个单位的初步统计,外委的后勤服务业务总金额13877.42万元,其中:餐饮5335.37万元,物业8542.05万元。涉及岗位3327人,其中餐饮1207人,物业2120人。

二、深化陕北地区后勤服务的必要性

陕北煤矿后勤服务市场多年形成的格局,对陕煤集团整体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对陕煤集团整体利益形成制约。

其一,财务损失巨大。按每年外委费用2亿元计算,陕煤各矿区每年通过后勤服务,输送到外委公司的利税高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税金1000万元以上),这些本归属于陕煤集团创造的价值,却装进了他人的腰包,记在了别人的功劳簿上。

其二,就业岗位丧失。陕煤在陕北各单位提供的后勤服务就业岗位高达2600个以上,而各单位通过后勤外委服务,将珍贵的就业岗位拱手让于别人。本由陕煤创造的就业岗位,安置了大量的社会人员。随着去产能战略的实施,陕煤内部造成的大量富余人员面临难以安置的尴尬境地。

其三,潜在的劳务纠纷。外委公司处于私利的考虑,往往会采取克扣员工工资、不交或少交社会保险基金等非法手

2

段,谋求利益最大化,由此而形成的违法案件和劳务纠纷屡见不鲜。陕煤集团与外委公司员工虽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但毕竟是在陕煤地域内形成的劳动关系,由此造成的信誉影响不可小觑。

其四,管理难顺畅。矿业公司与外委公司长时间形成的固有的利益链条,造成外委公司私欲的极度膨胀。为达到其目的,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降低服务标准。而“矿上不可一顿无餐”,对外委公司一再迁就、忍让,甚至出现外委公司“绑架”矿业公司的不正常现象。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已使得后勤服务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三、煤矿后勤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程序和步骤

后勤服务改革,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集团公司治亏创效的重要举措。然则要打破煤矿后勤服务多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模式,后勤服务市场化改革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战役。

一是要加强后勤改革的组织领导。

要打赢这场战役,仅靠实业公司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牢固树立“集团一盘棋”思想,由集团出面协调,监督矿业公司执行内部协作的有关规定,从根本上杜绝矿业公司各自为政,分散外委的不利于集团整体发展的行为。对于矿业公司有意隐瞒与外委公司合同真相、补签合同、签订超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