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1

一、阅读《赤壁赋》第三节,完成练习。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苏子愀( )然 渔樵( )于江渚之上 挟( )飞仙以遨游 山川相缪(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驾一叶之扁舟 · ②山川相缪 。 ③抱明月而长终 ④托遗响于悲风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4.从词性的活用来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举匏樽以相属。 C.顺流而东也。 D.东流人于潇水。

5.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①何为其然也?(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久何为其然也?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而今安在哉? 6.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归纳此语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正襟危坐 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

举匏樽以相属 侣鱼虾而友麋鹿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吾与子之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肴核既尽,杯盘狼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_____》,它的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一句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

4.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把与清风明月共处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预习要求: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从文章的词语句子、情感哲理、写作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制成课件。

师:同学们,都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你们能具体说说吗?

生: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生: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生: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大家笑)“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师: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 大多数学生:没有!

部分学生:有,在我们课本的封面。

师:对!同学们可以翻到封面欣赏一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今天,让我们伴随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 [放录音,学生听]

师: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生:自己读不出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 生: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全班笑)

师:很好!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我们同学在预习中也读出了这一点,请看下列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问题一: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生: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生: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但我感觉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妙,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悲之情更加浓重和凄凉。 师:对,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 生问:老师!“徘徊”是来回走动的意思,而月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何“徘徊”? 师: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 我认为这里的“徘徊”是写月亮移动缓慢的意思。

生: 我想是侧面写了作者的心理,他觉得月亮对游人含情脉脉,不 忍离去,因而对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愉悦之情。

师: 这位同学的解答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很好。“徘徊”一词真是一字千钧,体现了苏轼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

师: 下面我们一边听朗诵一边跟读第一段。注意轻重缓急,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生:全班齐读

(展示问题二: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师:我们先来理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作者从乐字引出歌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为什

么苏轼在船中诵读“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

生:七月即望,正好是七月十六日,月圆之夜,吟明月之诗为了召唤月亮出现,而月亮也似乎听到苏子的呼唤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 生:《月出》诗写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娇好容貌和幽闲体态,引起感情上爱慕和烦闷不安。这与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内容是有联系的,所以吟此诗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

师: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么?“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 ,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么?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有所不同,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 整个人生的哀思来。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 师问: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生:客人的洞箫声。 师:如何写箫声? 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 也要流泪。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个“慕”是“爱慕”的意思吗?如果是,那么它的感情基调与哀怨、哭泣等是否矛盾?

生:我认为这里的“慕”是“思念”,“如慕”就是“又像在思念”。 师:有道理!语言就需要这样细心揣摩、品味。

这种借音乐来抒写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我们在哪篇课文里学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 是借琵琶写愁情。 生:《红楼梦》中“凸碧堂品笛凄清”也是类似意境。

师: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 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

(展示问题三:第三段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这段如何通 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 生:“月明星稀”的诗是由眼前的明月联想而起的,由身边的赤壁又联想 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 师: 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

生: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所以我认为这一组同学的问题没问到点子上。

师:这意见有道理!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能正确地提出问题,也就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开始。对第三段的理解,刚才的同学比较准确。那么,它通过客人的一段议论,用对比写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生:曹操和“吾与子”对比,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坷坎,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这是令人悲叹的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