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复习题(2015园林工程技术)11

样方法调查植物时,通常对草本:1m×1m;灌木:4m×4m;乔木:10m×10m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外貌:高度、颜色(针叶浓绿、阔叶浅绿、常绿叶等)、质地(硬叶、革质、草质的等),这些特征决定着群落的外部形态。

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植物群落都由一定的植物种群组成,种类成分多少及每个种群数量是研究群落的首要特征。 3.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 形态结构——生活型组成

生态结构——成层性、季相变化、物种分布格局 营养结构——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群落的结构不象有机体那样清晰,而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结构形式。

4.形成一定的群落内部环境:植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如森林与其周围的裸地不同,各种生态因子都经过了森林群落的改造,即使荒漠群落,对土壤环境也有明显改造作用。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包括群落外貌、组成、结构、环境等的季节动态、年际波动、中等时间尺度的演替和大时间尺度的演化。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不同群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的,任何群落都分布在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7.具有一定的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清楚的区分;有些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呈连续变化中。

8.组成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是有规律的共处的,这种有规律的共处是在长期相互竞争、相互适应、协同进化中形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植物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某一关键物种的消失常可带来整个群落的崩溃。

11

群落的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这是因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提供条件,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 生态位:群落中每个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上都存在着相对位置和机能关系,这就是生态位。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1)使其中一种物种趋于灭亡,较少发生。(2)更多的情况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竞争,使他们共存下来。

2.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3.群落的演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 如果一块农田弃耕了,演替会如何进行?

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树林。

4. 植被和城市植被

植被:某一地区内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总称为该地区的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

城市植被:包括城市内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植被类型。 城市植被的类型,一般可划分为: (一)自然植被——森林、灌丛、草地 (二)半自然植被——森林、灌丛、草地

(三)人工植被——农田作物、人工林、人工灌丛、人工草地 城市植被的功能:

(一)城市植被绿化美化环境的景观效益

绿色是自然界很柔和的颜色,使人感到舒适、惬意,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精神压抑。通过花开花谢,草木枯荣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让人们感觉自然界的美好、生命力的旺盛和生活的可爱。对不同的植物赋予不同的含义或象征,是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寓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松、柏傲立表示

12

肃穆和庄重;垂柳依依、油橄榄伸展象征和平等等。不同场所的科学绿化,可增加城市文化的内涵,也可为人们的游玩、休憩、锻炼等提供好的处所,给城市带来勃勃生机。

(二)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一棵树的生态价值,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 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三)城市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目前中国植物园共有110余个,属城市建设系统内的有16个。城市植物园一般地处城郊和城市之间,是城市植被的组成之一,多是广泛收集地方特色乡土树种,引种驯化适合于本地区造林绿化的树种资源(耐寒、旱、碱、沙),为大面积造林提供种质资源。所以,城市植物园承担着开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驯化和培养城市特殊生态条件下植被建设所需的植物材料等任务。因此,城市植被的建设,特别是植物园的建设过程,亦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过程。 (四)城市植被的经济效益

有城市园林产品等本身的收入,还有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促进其他行业,如旅游业、房产业等增值的效益。完善的城市防护林体系,可使粮食、蔬菜增产10﹪~15﹪,降低取暖费10﹪~20﹪。 在纽约,房屋周围若有较好的植被,房价可提高15﹪左右;在公园或公共绿地附近的住宅价格高15﹪~20﹪。

5.城市植物群落的特征

生境特化、区系成分复杂、格局园林化、结构分化且单一化、演替受人为干预。 6.城市植物群落的主要组成单元:公园和公共绿地、庭院树木、垂直绿化、行道树。

第9单元 生态系统概述 1.生态系统及其特征

13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特征:

①结构功能单位; ②自我调节作用;

③具有功能特征:物质循环、能量流通、信息交流; ④营养层次;

⑤动态特征:随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4种主要组成成分: 一、非生物环境

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和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 二、生产者

是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三、消费者

是针对生产者而言,它们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属于异养生物。 四、分解者

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正好与生产者相反。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就是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流是单向的,通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是逐级减少的。 4.十分之一定律:

在每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能量沿着捕食食物链或营养转移流动时,每经过一个环节或营养级数量都要大大减少,最后只有少部分能量留存下来用于

14

生长,形成动物的组织。美国学者林德曼在研究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发现,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 5.反馈调节

反馈(feedback):系统的一个组分的变化,引起了另外组分的变化反过来又导致或调整前一组分的变化就是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上述变化中,如果另外组分的变化导致前一组分变化的进一步加强就是正反馈,如麦克风对着扩音器会导致啸叫 。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上述变化中,另外组分的变化导致前一组分的变化的减弱从而调整或控制变化的幅度即负反馈,如恒温箱的控制即负反馈 。 生态系统中较多表现负反馈,某些生境中有正反馈。 6.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平衡的因素

概念: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此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控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表现在环境突变上。如陨石撞击、影响的局限性和广泛性火山爆发、地震、山洪、水/旱灾难、海啸、泥石流、电击火烧。特点:局限性。 人为因素:特点普遍性和加剧表现。①关键物种人为灭绝(猎捕、生境、经济原因);②引种导致食物链破坏:物种的引入(有意、无意);③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木材需求(人口增长)、战争、政治原因;范围:水体、陆地;④污染,农业、生活、工业原因(如除草剂、化学药品、除虫剂);;⑤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⑥人类工业重大事故;此外如基因工程的潜在危险等等。 7. 调整被破坏的生态平衡 ①收获量与生产量关系 ②调整食物链

③从生态系统整体性考虑问题:如大型工程综合考虑。

④从生态学角度和整体角度考虑和规划生态区域及工业、农、林、牧业发展方向; ⑤人造高产生态系统的发展;

1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