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总复习》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空间与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学材简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全册新课内容后进行对学过的第一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圆》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教学设计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要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因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拥有了它,将会终身受益。为此,我在这节课上,首先以学过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回忆整理其中所应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然后,我设计了几道实际应用的题目,主要有实际操作题、观察发现题等。我不以得出答案为满足,而以学生能否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评价等过程,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设计理念】

着重复习已学的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和运用,本学期所学的圆的周长是通过化曲为直找出圆周率从而得出周长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转化为已学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因此,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

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通过练习与交流,边理边练,将本节复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复习时我注意了两点,一是多利用实物、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二是要注意复习重点公式是如何得来的,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混淆使用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 6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3

1、通过复习,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复习,巩固圆的特征,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认识,提高对生活中和圆有关问题的解题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再次经历数对确定位置与圆的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让学生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复习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圆的特征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圆的周长、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圆规、直尺和笔。

教师:课件、教学三角板和圆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百分数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空间与图形》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空间与图形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二、梳理认知。

(一)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1、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的内容?第四单元呢? 2、(屏幕显示)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2 / 6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3

大家看图,张明和李艳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呢?(4,1)与(1,4)有什么不同?

3、谁来说说陈丽的位置。

4、有一位同学坐在陈丽的后面,哪么这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设计意图:理解列与行,后一位的位置在同一列而行却增加1。】 (二)复习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

1、什么叫圆心?在画圆时圆心可以确定什么?它用什么字母表示?

什么叫半径?在画圆半径可以确定什么?它用什么字母表示?有多少条半径?

什么叫直径?它用什么字母表示?有多少条直径?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2、在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哪一条最长?

【设计意图:对圆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如果我们把直径延长,会得到什么?

也就是说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能不能说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为什么?

3、(屏幕显示)说出屏幕中显示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一共有多少条?

【设计意图:区分圆的“直径”与圆的“对称轴”的概念。】 (三)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

1、我们用什么工具画圆?大家画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在画圆时,圆周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它是什么?

如果画圆时圆规的两腿间距离是4厘米,画出的圆的直径是多少? 2、大家说说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板书c = ∏ d c = 2 ∏ r )

一起计算刚才画出的圆的周长。

3 /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