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课程教学探讨(一)

高校双语课程教学探讨(一)

论文关键词]双语双语课程双语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双语课程的含义,文中重点探讨了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高校语课程的实施及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因素等,并结合我国高校的现状,对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前言

双语课程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比如在有大量移民的美国,双语教学是作为一项维护民权的措施,于1968年由美国国会发起组织的,以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应该说,双语教学形式在我国早已有之,它主要存在于一些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教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授课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教学的方式,是非系统和非学科性的,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科学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中国大陆它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有人认为双语就是强化英语教学,有人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人认为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课程?学校为什么要开设双语课程?笔者在尝试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双语课程教学后(教学对象为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本文就诸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二、双语课程及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Bilingual)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共存,人们可能或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语言(本国语言和国外官方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会话、书写等表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现象。学校双语课程从广义上来讲,指用两种语言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课程;狭义地说,学校双语课程指使用外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嵌入式学科课程。我国的学校双语课程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外语(英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对非语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的课程。这里,把双语课程的教学称为双语教学。 三、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一)提高学生的双语素养

语言的素养指通过学习语言,具有语言的知识素养、语言的能力素养、语言的审美素养、语言的角色素养、语言的心理素养。双语素养指通过双语课程的教学,在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外语素养的培养。所以,开设双语课程不是简单地为了强化英语教学,也不是通过其他学科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而是使外语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培养具有双语能力、交流能力、学术能力、文化展示能力的人才,这是高校双语课程应当充当的角色与定位。

(二)把握双语课程的特点 1.学科性

高校双语课程是在非语言学科中设计的,因此它必须是学科性的。外语的应用要保证学科知识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双语课程学科的选择、课程进度、学生情况等都要慎重考虑。要坚持高校双语课程的学科性,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学习外语的代价。 2.博弈性

学校双语课程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并不是进行外语课程的教学,所以区别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始终在博弈。简单而言,强调语言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强调教学语言是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当服务于教学语言,只有注意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才能体现出该门双

语课程的学科性特征。同时,他们既是合作的,又是抗衡的;既是互补的,也可能是冲突的。所以,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应有充分的估计,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矛盾,才能实现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嵌入性

双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并不是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而是嵌入在学科之内的,是学科与外语结合的产物。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嵌入的位置、分量、难易,是双语课程成功的关键。

4.能动性与创造性

双语课程中的“教”“学”关系,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关系。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能动性与创造性特征。一方面,双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词汇及表述,学习内容的增多,加之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学生便对该门课程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到内容讲解力求新颖、简洁、富于生命力,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包括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双语课程本身的新鲜性和趣味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促使自己去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5.开放性

双语课程的教材是开放的。它要为当时、当地、当事者使用,教材体式不拘一格,可吸取的素材是广泛的、多样的、灵活的;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知识的经验是不断增长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互利互勉的。 四、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

我国的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鉴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还要从学科学习目标、外语学习目标和文化理解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双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双语学科知识,培养基本的双语学习能力,正如专家所言:“培养在非母语环境或非母语场合中(目前指英语环境中)较好地表现出具有独立生活、勤于了解;不断深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诸项能力的双语者。”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