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的改革、改进和改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创新的能力。企业创新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
一、当前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自人类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开始步入知识信息化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开始经历新的变革。其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对象知识化。企业管理的对象不再是传统的财、物,而重点在人,有知识的人。由于知识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因而对于知识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营管理信息化。企业生产中越来越依靠信息的生产、存储、处理、共享等,企业决策逐步信息化;
(3)企业的生产方式一体化。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适时生产和精细生产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等等,它们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4)企业的营销方式简捷化。由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正在改变为“生产商--分销商--顾客”的模式;
(5)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化。公司组织结构从“橄榄型”向“哑铃型”变化。随着经营和销售方式的改变,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企业的中间管理组织设置变得简单,侧重向两头发展;传统的监控型管理转向授权型管理,最终转向以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主体;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
(6)企业兼并、联合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展开。效益好的企业兼并效益差的企业;市场扩张快的企业兼并市场扩张慢的企业;大公司之间通过自主谈判,在反垄断规制条件下实现合并和业务互补,从而增加竞争优势;
(7)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传统的物力、财力竞争转向企业对市场瓜分能力的竞争,不仅要实现生产质量的“零缺陷”和服务质量的“零抱怨”,做到质量、服务一体化;还要通过对顾客服务和信息跟踪,深入了解顾客的潜在需求,做到超前开发,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引导顾客在更高层次和更新领域的消费;
(8)企业重视“人力资本”开发。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以后,人才成为真正紧缺的资源,人由“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进而成为“人力资本”,这种人才不仅要从学校产生,
更要从企业中产生;
(9)依靠严格、完备的规章制度转向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来集聚企业的向心力。短期激励转向长期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推动激励转为情感满足激励,员工由被动接受型转向参与管理型,进而转向自我管理型。
另外,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内而言,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过去那种产品严重短缺、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市场上各样产品极大的满足,供求基本平衡或者供过于求,商品的结构性过剩时代已经来临,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现在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产品数量不足,而是由数量转变为质量、由传统产品转变为新型产品、经济组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这种转变具有全局性,覆盖着整个行业,当然也包括每一家企业。从国际上看,随着我国入世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各种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等竞相发展,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除此之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趋于弱化,而包括管理在内的知识、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对就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上述变化充分证明,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面临革命,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具有紧迫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创新,积极研究能使企业的各生产力要素在新形势下高效运作的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是新时代的要求。
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管理就是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的精密整合。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诸多要素,包括人员、材料、资金、技术、信息、能源、市场、时间、购销等,企业的功能正是通过管理活动把这些要素有效的整合起来使之浑为一体而产生的。管理也是生产力,企业管理使企业在科学严格的组织和规范下运作,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使企业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且,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处理生产经营中人与人的关系来发展生产力。通过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人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创新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企业的总体面貌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现状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企业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重政绩,轻效益;重粗放式经营,轻集约式经营;重资产管理,轻资本运营;重产品推销,轻产品营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产销率下降,库存积压严重等等。
2.战略管理意识薄弱。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但战略管理效率极低,不
能与其他管理环节相衔接,不能起到战略导向作用;有的企业干脆就没有制定企业管理战略,在决策方面反复无常;大部分企业普遍重视短期利益,重视市场短线运作、价格大战、新概念炒作、盲目重组、偏好多元化、对长期发展考虑不多。
3.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企业缺乏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具体表现在:
(1)经营观念落后。一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市场导向观念薄弱。
(2)管理工作松懈。基础工作不扎实,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或违章不究。
(3)管理手段落后。信息闭塞,反映迟钝,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映。相当一部分企业正是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管理跟不上形势的快速变化,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陷入困境。
4.企业管理人才不足。管理人员知识老化,整体素质较差,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决策水平等无法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变化。
三、当前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1.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创新。从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管理的转变。从传统的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的转变,是新形势下企业经营集约化在管理上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作为政府的附属物而存在的,企业的最大任务就是专注于生产产品,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经营权,企业管理往往就表现为一种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企业都被定位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因此企业管理的内涵必定随之发生变化。在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质就是资产的经营。企业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不再只是专注于生产一个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一个包括生产管理、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和资产经营等一体化的过程,企业要从事一系列复杂的、规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等事情。企业管理必须审时度势,通过有效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来保证资本的保值增值。这样一来,企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应对激烈竞争,加快管理创新,把管理重心转移到资本经营管理层次上来,实现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
2.人才资源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各项潜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未来企业的经营成功不只是靠技术精、设备好、资金多、信息快等资源,而关键是靠那些能有效地掌握并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具备高智慧的人才。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育人兴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的发展应把确立“以人为本”作为首要条件,围绕着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要按照优势理论发挥人的长处,识别人的长处,寻找个人愿望和企业使命相结合的人才,并在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发展起来,力求以适合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引导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管理组织上,应改变过去那种等级分明、单向传输式的金字塔结构,转向阶层模糊、双向协调的太阳系结构。管理人员应当站在企业员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