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验 报 告 实验题目: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的研究实验目的:
1.了解PN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基本关系式。
2.在恒流供电条件下,测绘PN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曲线,并由此确定其灵敏度和被测PN结材料的禁带宽度。 3.学习用PN结测温的方法。
实验原理:
理想PN结的正向电流IS和压降VF存在如下近似关系
IF?ISexp(qVF) (1) kT其中q为电子电荷;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IS为反向饱和电流,它是一个和PN结材料的禁带宽度以及温度等有关的系数,可以证明
IS?CTrexp[?qVg(0)kT] (2)
其中C是与结面积、掺质浓度等有关的常数;r也是常数;Vg(0)为绝对零度时PN结材料的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势差。
将(2)式代入(1)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kcVF?Vg(0)??In?qIF?其中
?kTr?T?InT?V1?Vn1 (3) ?q??kcV1?Vg(0)???qInIF?
KTVn1??InTrq???T???
这就是PN结正向压降作为电流和温度函数的表达式,它是PN结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方程。令IF?常数,则正向压降只随温度而变化,但是在方程(3)中,除线性项V1外还包含非线性项Vn1项所引起的线性误差。
设温度由T1变为T时,正向电压由VF1变为VF,由(3)式可得
VF?Vg(0)?Vg(0)?VF1??TkT?T???Ln??? (4) T1qT?1?r按理想的线性温度影响,VF应取如下形式:
?VF1VF理想?VF1?(T?T1) (5)
?T?V?VF1等于T1温度时的F值。
?T?T由(3)式可得
Vg(0)?VF1k?VF1???r (6) ?TT1q所以
V理想?Vg?VF1k?Tk?VF1????r??T?T1??Vg(0)?Vg(0)?VF1??T?T1?rT1q?T1q??? (7) 由理想线性温度响应(7)式和实际响应(4)式相比较,可得实际响应对线性的理论偏差为
kkTT??V理想?VF??r?T?T1??Ln()r (8)
qqT1设T1?300K,T?310K,取r?3.4,由(8)式可得??0.048mV,而相应
VF温的VF的改变量约20mV,相比之下误差甚小。不过当温度变化范围增大时,
度响应的非线性误差将有所递增,这主要由于r因子所致。
综上所述,在恒流供电条件下,PN结的VF对T的依赖关系取决于线性项V1,即正向压降几乎随温度升高而线性下降,这就是PN结测温的依据。必须指出,上述结论仅适用于杂质全部电离、本征激发可以忽略的温度区间(对于通常的硅二极管来说,温度范围约-50℃—150℃)。如果温度低于或高于上述范围时,由于杂质电离因子减小或本征载流子迅速增加;VF?T关系将产生新的非线性,这一现象说明VF?T的特性还随PN结的材料而异,对于宽带材料(如GaAs)的PN结,其高温端的线性区则宽;而材料杂质电离能小(如Insb)的PN结,则低温端的线性范围宽,对于给定的PN结,即使在杂质导电和非本征激发温度范围内,其线性度亦随温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这是非线性项Vn1引起的,由Vn1对
d2Vn11dVn1?可知的变化与T成反比,所以VF?T的线性度在高T的二阶导数2TdTdT温端优于低温端,这是PN结温度传感器的普遍规律。此外,由(4)式可知,减小IF,可以改善线性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1.对管的两个be结(将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短路与发射极组成一个PN 结),分别在不同电流IF1,IF2下工作,由此获得两者电压之差(VF1- VF2)与温度成线性函数关系,即
VF1?VF2?kTIF1In qIF2由于晶体管的参数有一定的离散性,实际与理论仍存在差距,但与单个PN结相比其线性度与精度均有所提高,这种电路结构与恒流、放大等电路集成一体,便构成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2.Okira Ohte等人提出的采用电流函数发生器来消除非线性误差。由(3)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