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岳麓版选修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课时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对自己一生的概括,他应是( )

A.孔子 C.荀子

B.孟子 D.老子

【解析】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概括总结。 【答案】 A

2.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的是孔子( )

A.整理编撰“六经” C.提倡“仁”的思想

B.创立儒家学说 D.开创私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孔子总结整理其以前两千五百年的中国历史文化,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A

3.下列关于“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B.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爱护 C.“仁者爱人”

D.包含的“仁爱”思想是人人平等的、普遍的爱

【解析】 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级差别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故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 D

4.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A.礼乐规范 C.内心自省

B.“爱人”之心 D.君主意志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孔子主张用礼乐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道德,A 项正确。B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属于陆王心学的体现;D项不符合孔子的思想。

【答案】 A

5.下列有关孔子“中庸”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是对“仁”的学说的否定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C.将“仁德”置于首要地位 D.认为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

【解析】 孔子的“中庸”思想就是指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6.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下面《孔子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 B.孔子讲学注重“因材施教” 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讲学的教本不是四书,主要教授《诗》《书》《礼》《乐》。所以选A项。

【答案】 A

7.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的原则 C.“为政以德”的思想

B.“有教无类”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方法

【解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冉雍父亲“贱而恶”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弟子,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

【答案】 B

8.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常以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思想作为武器攻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主要说明了( )

A.中国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 B.中法两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本不同 C.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D.伏尔泰对儒家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解析】 伏尔泰的做法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进而作为其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为政,焉用杀”“善”“德”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由材料中信息“吾将以教主尊孔子”“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可以分析材料二从儒学创始人、教育家、政治家三方面来评价孔子。第(3)问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材料二谈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三谈孔子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 (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3)①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发展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②孔子学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