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若甲中反应2 min时达到平衡,则2 min 内平均速率ν(O2)= 0.2 mol·L1·min-1
-
甲 2 mol SO2、1 mol O2 1.6 α1 乙 4 mol SO3 a α2
D.甲平衡后再加入0.2 mol SO2、0.2 mol O2和0.4 mol SO3,平衡正向移动
10. 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 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在一
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PCl3(g) + Cl2(g) PCl5(g)。有关数据如下: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10 min内,v(Cl2) = 0.04 mol/(L·min) B. 当容器中Cl2为1.2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时PCl3的
D. 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mol/L 11.一定条件下,分别向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和足量B,发生反应如下: 2A (g) +B (s)
2D (g) △H<0,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反应温度 / ℃ 800 800 850 c( A )起始 /mol·L-1 1 2 1 c( A)平衡 /mol·L-1 0.5 1 0.85 放出的热量/kJ a b c A.实验III的化学平衡常数K<1
B.实验放出的热量关系为b>2a
C.实验III 在30min达到平衡时的速率v (A)为0.005mol·L-1·min-1 D.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时上述反应已达平衡
12.(河南省豫北六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下表为1200℃下,反应H2(g)+CO2(g)
CO
(g)+H2O(g)的不同反应物浓度与相应转化率的实验数据:
根据上表数据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 A.实验1中,CO2的平衡转化率α1=60% B.1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1
C.提高CO2在原料气中的比例,可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D.到达平衡,实验2所需时间最短,实验3所需时间最长
第 2 页 共 4 页
13.(长春市高中毕业班2012届第一次调研测试)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
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T2 T1
P1 反应I:2A(g)+B(g)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ⅡA:2A(g) 2C(g) C(g)
T2 T2 TT1 1 n(B)
起始
反应Ⅲ:3A(g)+B(g) 压强 2C(g)
反应Ⅳ:A(g)+B(g)
2C(g)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H>0,P2>P1 B.反应Ⅱ:△H<0,T1<T2 C.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反应Ⅳ:△H<0,T2>T1
14. (哈尔滨市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E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M是E的气态氢化物,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气体M存在如下关系:xM(g)Mx (g),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F
(HF)2
B.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3.3
C.t1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molM,重新达到平衡时,将增大
D.M的沸点比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低
15.(江苏省镇江市2012届高三期末调研)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表示同温度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
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
B.图2表示0.1000 mol·L-
1CH3CO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
1Na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3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D.据图4,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16.(江苏省镇江市2012届高三期末调研)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和NO2发生反应: 4CO(g)+2NO2(g)N2(g)+4CO2(g) ΔH <0。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
的是( ) 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 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NO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1
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
A.在一定温度、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可以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平衡 B.由图1可得加入适当的催化剂,E和ΔH 都减小
C.图2中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0.03mol · L-1 · min-1,从11min起其它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L,则n(NO2)的变化曲线为d
D.图3中T1和T2表示温度,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K2,则:T1>T2,K1>K2
17. (北京市怀柔区2012届高三一模)反应2NO(g)N-
22O4(g);△H= -57 kJ·mol1,在温度为T1、
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18.(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一模)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 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 T1>T2>T3
B.正反应速率: υ(a)>υ(c)
υ(b)>υ(d) C.平衡常数:
K(a)>K(c) K(b)=K(d)
D.平均摩尔质量: M(a)<M(c)
M(b)>M(d)
19.(2012年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考试)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 ℃时发
第 3 页 共 4 页
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
系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067mol/(L·min)
2B.根据右图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A?C?B?C2?D?
C.若在第5分钟时升高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
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的反应速率增大
D.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A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符合b曲线
20.(南京市2012届高三二模)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5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
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B.图6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B﹥A。
C.图7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T1、T2温度下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CO2和H2合成甲醇是吸热反应。
D.图8表示将1.000 mol/L氨水滴入20.00mL1.000 mol/L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
21.(南京市2012届高三二模)反应N2(g)+3H2(g) 2NH3(g) △H<0 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
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Ⅱ、Ⅲ三个阶段平均反应速率: νⅠ(N2)>νⅡ(N2)>νⅢ(N2) B.第Ⅱ阶段采取的措施是将NH3从第Ⅰ阶 段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 C.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 应温度(T3):T2 D.Ⅰ、Ⅱ、Ⅲ三个阶段H2的转化率: αⅠ(H2)> αⅡ(H2)> αⅢ(H2)
【答案】C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该分解反应中氨的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为2/3), A错误;平衡后若压缩容器体积,
平衡向左移动,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C错误;氨基甲酸铵为固体,改变其量,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B正确。 4.【答案】D 5.【答案】BD 6.【答案】B 7.【答案】BC 8.【答案】AD 9.【答案】C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图像分析时要注意纵坐标与横坐标的相对关系,应用“先拐先平数值大”进行判断。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A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