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引起次生演替系列的外力有火灾、病虫害、严寒、长期水淹、冰雹打击等自然因素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的破坏是最主要和最严重的,如森林的采划、放牧、垦荒、开矿、水利建筑等。
两者的主要区别:1)原生演替的基质条件恶劣严酷,演替的时间很长。2)次生演替的方式和趋向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次生演替的基质条件较好,如有机质丰富、土壤层深厚并遗留少量的生物残体、种子、或孢子等。所以演替所经历的时间短,次生演替的、系列的进程一般较快。
5、说明三种有关顶极群落性质的演替学说的区别和联系。P222-225 6、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相比较有哪些变化?
答:①城市植被环境的变化,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环境,也改变了城市植被的生境。由于受城市废弃物、建筑、城市气候条件及人为活动等影响,城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与自然状况下发育成的土壤有很大的差异;②城市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城市植被的区系成分与原生植被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残存或受保护的原生植被片断,建于森林带、草本和藤本植物远较原生植被少。城市化对植物区系的影响,一方面是乡土植物种类的减少,另一方面是人布植物的增多。③城市植物群落类型的变化,在自然和认为因子共同作用下,城市植被的分布格局与城市的同心圈层结构相叠置。④城市植被的演替。
7、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 以群落为基本单位的原则。在城市植被建设中,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合理结构,以利于种间相互补充,使其形成优美的景观。
2 地带性原则。任何一个群落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要因地适宜。 3 生态演替原则。通过改善生境条件,改变种类组成,直接建立顶级群落和顶级群落的前期阶段,以缩短演替过程。也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来阻止演替的发展,让这一过程停留在某一时段。
4 以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原则。按照潜在植被类型进行城市植被建设更应该地的自
17
然条件,获得稳定的发展。
5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则。种群物种多,其稳定性也高,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条件向适应,使其相协调。
6 景观多样性的原则。因为这样不仅涉及城市的美化,而且也是极绿地系统的稳定 7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生态学十分强调自然界一切联系,其之间相互相承的关系。 第十章
1、自然植物群落分类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各自有何优缺点?P239-242一共有7点 2、试述我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及三级分类单位?举例说明我国群丛的命名方法?分类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正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均做了相应的反映。 三级分类单位: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从(基本单位)。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犹如植物分类中的种。凡是片层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大针茅+黄囊苔原草和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都是不同的群丛。242页
3、简述世界上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区和主要植物组成。 1 森林,一般为中高位芽植物与大搞为芽植物 2 矮疏林,一般为小高位芽植物组成 3 密罐丛,一般为矮高位芽或者是地上芽植物 4 草地,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5 稀树干草原,小高位植物或较高的木本植物个别散布于草本或者地衣之上 6 灌木稀树干草原,矮高位芽木本植物个别散布在草本植物之上 7 树丛,除最高层的植物据称小树丛之外,其他同上 8 稀树草地,树丛间互联接伴随有较低的草被 9 草甸,湿润的环境,一般为禾本植物 10 干草原,在干旱高地上的草地
11 草甸性草原,类似于草甸植被,较低灌木可能常见,不过不占优势 12 真草原,几乎纯草被,各种夹带些灌木
13 灌丛干草原,有散生的灌木突出于禾草之上的草原
18
14 草本沼泽,潮湿或周期性潮湿矿土壤的草地 15 木本沼泽,潮湿或周期性潮湿矿土壤的木本植物。
16 荒原,一种不连续的低矮植被,地上芽植物最显著,土壤为石质。
4、试述城市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答:城市绿地按功能可以分为公共绿地,公园,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绿地六类。公共绿地: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公园:城市中占据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建有一定娱乐,服务设施,供种群游憩的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城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军事等机构和设施内的绿化用地。生产绿地:用于城市绿化苗木生产且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的苗圃,花卉培育基地等用地。风景绿地: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对城市整个风景环境起一定作用的林地
5、简述城市植被的主要特性,并说明城市植物群落分类的主要途径。
6、何谓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试分析我国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和纬度地带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水平地带性:植物群落沿纬度和经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我国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了三大植被区域,即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植被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我国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地形的复杂可分为东西两部分。首先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 + 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 +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南亚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雨林。
其次西部,其次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 暖温带荒漠带一高寒荒漠带一高寒草原带一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19
7、何谓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有何相关性?
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植物群落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相关性:1)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决定山地垂直地带的系统。
2)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分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植被分布顺序相对应。
3)经度起点的植被垂直带向上首先变为同纬度的海洋性植被而后随海拔升高出现与经度地带性相应的植被地带
8、简述植被区划的原则,并指出我国八大植被区域分别是什么?说明其分布范围及主要植物组成。
我国植被区划的原则是以低利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1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2 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3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5 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6 温带草原区域 7 温带荒漠区域 主要植物组成P264-273 第十一章
1、生态系统的概念,试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作用: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在能量获得和物质循环中各自以其特有的作用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生态系统来说是缺一不可的。(1)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在能量和物质代谢的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产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的过程。(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转变为生物化学能,成为生态系统中可利用的基本能源。(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