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警示教育案例汇编》

宁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专项治理典型案例

宁夏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共有103个单位参加,其中省级班子4个,厅级领导班子94个,试点单位5个;参加活动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176名,党员11.7万名。在活动中,自治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把治理突出问题作为取信于民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取得了好的效果。 附:4个案例

案例1宁夏治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事项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宁夏认真开展治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事项活动,“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胆识,用硬手段、硬措施减程序、减手续,让企业和群众少交一些钱、少跑一趟路、少走一道程序、少跨一道门槛、少看一点脸色。”通过清理审批、优化服务、精简压缩等系列举措,在全区掀起一场政府“效能改革”风暴。2018年以来,全区完成清理行政审批事项328项,清理取消各类收费82项,降低收费标准20项,免收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使行政机关办事效能进一步提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清理行政审批工程,同时,对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全流程再造”,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重树服务理念,由“被动受办”向“主动服务”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紧扣“公共”本质,让新的服务理念成为各级政府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被动受办”向“主动服务”转变。在宁夏各级政务中心推出的便民举措中,“双休日便民服务”最受群众欢迎。双休日不休实际上是倒逼出来的改革举措。一些干部群众在工作日办理审批事项往往面临“两难”抉择,有些审批非得本人去办,但工作日请假去办私事不合规。针对这一情况,宁夏推广政务中心预约服务机制,群众可以预约下班时间或周末办理相关事项。截止到12月初,宁夏已有17个市、县(区)政务中心开展双休日便民服务,共接待群众2.78万人次,办理事项1.07万件。今年以来,全区各地相继推出转职能新举措,石嘴山市行政审批从4月起不再收取办事人的各类复印件,复印工作转交给审批单位;银川市在452个村(社区)建立为民办事全程代办点;中卫市开展重点工程行政审批免费代办服务,由专人全程代办15个部门28项行政审批。群众反映,如今“马拉松”式审批少了,“马上办”的审批多了;故意刁难的审批少了,公开透明的审批多了。

二、清理议事机构,规范节会论坛活动。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效能,自治区政府明确规定,每年清理一次议事协调机构,今后凡各厅局间能协调解决的问题,凡副主席能召开会议协调处理的工作,不再成立领导小组。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由272个压缩到79个,考核评比减少48.7%,表彰活动减少60%。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8年起,自治区将集中办好中阿博览会,党政机关今后不再举办各类节会论坛活动,此类活动一律交由企业、协会等市场主体举办。据统计,此次规范合并自治区举办的或以自治区名义举办的各类节会16项,取消或降格12项,和以往相比,政府减少办会的幅度达87.5%。自治区主席刘慧表示,要紧紧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个核心,大力简政放权,结合宁夏实际,能取消要坚决取消,能下放的要坚决下放,能转移的要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社会微观事务的干预,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社会的创造活力。

三、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流程再造”,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自治区牵头承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工作的部门政务服务中心下大力气对部门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流程再造”。围绕“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的要求,打造“审批环节最简、要件最少、时限最低、效率最高、质量最优”的政务服务品牌。政府通过硬手段、硬措施减程序、减手续,让企业和群众少交一些钱、少跑一趟路、少走一道程序、少跨一道门槛、少看一点脸色。

过去,一个建设工程从审批启动到开工建设要经过18个行政部门,办理50多项审批,这些手续办完少则一年,多则两到三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难、审批慢等突出问题,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对标“在西部最优”,到2018年1月10日,所有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审批时限压缩50%;第二步,对标“比东部更优”,在2018年底前,实现审批要件压缩20%以上,审批环节减少20%以上,审批时限比法定减少50%。对审批办结时限实行“时间倒排法”,以压缩后的总办结时限为准,倒排每个环节的办结时限,确保实现审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50%的目标;对审批要件采取“清零审核法”,自治区各部门对纳入本系统行业管理的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一律先“清零”,逐项重新审核依据,并对保留的事项予以确认、登记。逐要件“解剖”、逐环节“会诊”、逐事项“开方”,力争明年上半年,自治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345项,实现压减50%的目标;明年年底前,行政审批事项力争减少到300项以内。 案例2“黑孩子”有学上了

在过去的四年里,“没有户”、“黑孩子”是海原县海城镇移民谢福田一家的心事。按规定,谢福田第三个孩子4岁的女儿谢思源属超生,必须持有计生部门八千到一万的罚款凭证才能入户,为此,思源被“黑”了四年,期间,谢福田多次到派出所等地联系入户,然而八千块钱的“巨额”罚款是谢福田一家一年的基本生活费用,思源的落户被一拖再拖。

当思源看着邻居小朋友一个个都上了村里的幼儿园,她还游耍在路台墙角时,她开始问爸爸,为什么自己不能上学。这时的谢福田对孩子的入户有了新的压力,这压力来自女儿质疑的眼神,也来自他对孩子入户太多的焦急和无奈。

11月15日,自治区公安厅为切实解决群众办户口难问题,推出了8项便民措施,包括新生儿入户只需父母双方任一方户口和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即可。

对于谢福田来说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小女儿终于可以有户口了,知道便民措施的第二天他就来到贺兰县公安局常信乡派出所,十几分钟后思源有了户口。

“为了这娃娃的户口,我都作难死了,这次去,没求人,没下话的,没想到一下子就入上了。”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谢福田有些激动,怀里的小思源盯着户籍警手指的地方,大声念道“谢思源”,“阿姨,我有户了,有户了,过几天可以上幼儿园了,可以跳舞了”!

长期以来,因为地域和身份限制,银川市辖区如贺兰县常信乡、永宁县闽宁镇、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等移民地区出现很多因超生或无户籍信息而无法落户的孩子。

“没有户口,到了上学年龄无法上学,也没有办法办理社会保险,没有户口就等于没有前途了。”贺兰县常信乡南梁台子铁东村罗发俊深有感触地说。他的计划外超生孩子快9岁了,因为没有户口,无法上学,特别现在又实行学籍号终身制,没户口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23项便民利民措施犹如一阵春风吹暖了老百姓的心。电视、报纸、广播,管委会、集市到处都是公安机关方便群众的声音,在贺兰县常信派出所、在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丽景街派出所,处处可见群众满意称赞的笑脸。

对于简化新生儿入户手续,丽景街派出所户籍警白蕾这样认知,“不要把这个政策理解的太片面,这只是对一个自然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只是强调我们不要漠然无视这些已经存在的社会人。”据了解,12月10日,银川市公安局共为126名超过6岁或者无户籍信息无法落户的“黑户”孩子落户。

就在走访即将结束时,拥挤的户籍室来了位之前因生育二胎间隔不够,孩子五岁还是“黑户”的南梁台二组村民,他托着锦旗,说要感谢派出所,感谢公安局,竟直言不讳地说户籍警王莉是南梁台子的“女神”。在我们离开派出所时,又有几位办理入户手续的群众闻声撵来,紧握住我们的手,表达他们对好政策的感激。

据统计,仅银川市,受老政策限制,因超生等原因无法登记户籍的就有5000多户。近几年来我区不断放宽户籍政策,尤其是今年11月14日自治区公安厅户口登记管理便民利民措施出台后,引爆了我区多年来超生“黑户”的入户潮。新规规定,婴儿,包括超计划生育和非婚生育的婴儿,出生登记户口,由婴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持出生证和父母的居民户口簿即可办理入户,不必再提供准生证和村(居)证明。和此同时,补录补登户口的审批权,也由过去的派出所、县(分局)、市局三级审批,简化为派出所、县(分局)两级审批。新政出台不到一个月,常信乡派出所已办理出生登记210人,其中大多数是过去不符合入户条件的。

点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当前维稳任务十分繁重,更需要全区公安机关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切实转变作风,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和全区和谐稳定大局。23条便民措施,体现出公安机关方便百姓、改进作风、促进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只有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只有抓好公安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素质能力,才能居安思危,真抓实干,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为促进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案例3 一泓幸福水惠泽百万人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纪实

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宁夏的基本区情,特别是宁夏中南部地区,这里年平均降水量350毫M,地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仅3亿立方M,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的1/23。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一辈水利专家就提出引泾济清方案:把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泾河水,通过截引的方式,穿山越沟,引到清水河,解决清水河上段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进展甚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宁夏中南部地区水问题和发展问题。中央领导多次到宁夏中南部地区视察,明确指示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研究适度开发泾河水资源,抓紧开展固原地区城乡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部分水资源调配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