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

问题,使对方容易接受劝说者的谈话内容,这种谈话技巧是学生所需要的。这是本文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其二,文言文的常用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本课书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词“若、说、辞、鄙、微”和虚词“之”的用法。最后,《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历史著作,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很高,要让学生对《左传》有点了解,同时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建议

赏析烛之武游说秦伯的那段话

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

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分析文章如何用对话来带动情节的发展

1.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他这句话把主角烛之武带出场。

2.郑伯对烛之武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他的话促使烛之武答应游说秦国,使情节又推进一步,引出下面的说辞。

3.烛之武到了秦后,连用他的智能和辩才,侃侃而谈。这是故事的核心。他的话促使秦穆公打消攻打郑的念头,使事情发生了逆转。 学生活动建议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制作文言词语、词类活用以及文言知识卡片,积累文言知识。

4.讨论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内容。评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5.讨论主人公的劝谏语言艺术。 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王的 1.分析攻郑的害处.

有好处。如果晋国国力壯大了,相对的秦国也就吃亏了。 2.指出不攻郑的好处.

如果秦放弃攻打郑国,郑国得以保存,秦国的使节往东去时,郑国可以作他们的东道主,供给他们所需要的物资。 3.离间秦晋两国.

晋国曾答应给秦国焦、瑕兩地,但结果背约。而且,晋国有扩张领土的野心,一旦它的国力壮大,一定会削弱秦国。 关于开设口语交际课的建议

结合本课让学生了解说话讲究艺术的重要性,设一堂口语交际课。

分析讨论烛之武的游说才能 1.善于揣摩心理:

烛之武明白秦国攻郑无非为了自身利益,于是指出攻郑其实只会增强晋国的实力,对秦反而不妙。而且又答应在秦往东的路上供应物资。 2.思辨能力强:

指出晋曾背约,不予秦土地;而且晋野心勃勃,企图扩张领土,秦实在不值得与晋合作。 3.词锋锐利:

烛之武进言时气势凌厉,论点一个接着一个,强而有力,又常用反问句来打动秦穆公,最终使郑国免却灭亡的威胁。

本文的思路

第一段交待事件的起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所以郑国被晋、秦两国围攻,而且已是兵临城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第二段第一句话写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能解决“国危矣”的难题。郑伯听取了佚之狐的建议。请烛之武出使秦,但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他推辞的原因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其中有不平之气。面对这种情况,郑伯先做自我批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同时给烛之武讲明利害冲突“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所以烛之武“许之”。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第三段是本文的重点,写烛之武说退秦师。“夜缒而出”说明郑国处境的危险。烛之武说秦伯可以分为五层。第一层是见到秦伯,烛之武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作为郑国的子民,先讲自己国家的处境“既知亡矣”,隐含意思是说郑国亡国是既定的事实,所以可以不用考虑郑国的利益,但郑国的土地最后被哪国得到是个未知数。这也是秦伯帮晋侯的根本原因。所以烛之武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这点做文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这句话秦伯听完很高兴,因为秦伯知道烛之武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为秦国出谋划策,当然愿意听听烛之武的意见。第二层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指出灭了郑国只会给晋国带来好处,秦国一点利没得到。因为郑国和晋国是邻国,却和秦国相隔太远,其隐含意思是说秦伯您真是大好人,灭掉郑国,晋国土地增加,您一点好处没得,您还帮晋国,您真是无私啊。所以这句话动摇了晋秦联盟的基础。此时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为秦伯提供如果不灭郑国,秦国会得到的好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是本段的第三层。此时秦伯应该知道利弊轻重,所以烛之武联系秦晋两国交往的历史,瓦解秦晋联盟。因为晋国是个不守诺言的国家。“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就算在秦晋联盟之前,晋国如何为秦伯许诺,那都是不可信的。这是本段第四层。最后一层是“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这层是让秦伯退兵的根本原因。因为秦伯和晋国联盟目的是扩张土地,如果灭了郑国,不但秦国没

有得到土地,反而使晋国的国力加强,晋国和秦国都处在争夺霸权之际,晋国和秦国又是邻国,如果晋国想侵占秦国,秦国不足以抗衡晋国,秦国会怎样呢。秦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郑国是不能被灭的。所以“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劝说成功,不但说退秦伯,还得到秦国的保护。

第四段写晋军退兵。主要写了晋国不愿向秦军进攻的原因“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本文的写作特色

晋联盟作了铺垫。“夜缒而出”照应了“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烛之武见秦伯作了铺垫。

晋两个大国围攻,很危险。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也同意用烛之武,而且是亲自去请,没想到烛之武不给秦伯这个面子,还发牢骚,本以为秦伯一定生气不用烛之武了,没想到秦伯还做了自我批评,并从烛之武角度出发让烛之武出使秦国。 存亡而出使秦国,有口才成功劝退秦伯的烛之武。 关于课文诵读及字词教学的建议

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目的是学生自己能体会到本文辞令的精彩。对“若、说、辞、鄙、微”和虚词“之”几个重点的常用字和虚词,要采用幻灯或多媒体,用幻灯片或屏幕显示学生学过的课文中使用到这几个字的例句,让学生说出在句子中这几个常用字的用法和意义。 本课基本文言知识总结 若

若止印三二本 如果 沈括《活板》 不若燔土 像 沈括《活板》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像 魏学伊 至若春和景明 像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霖开 像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貌若甚戚者 像 柳宗元 《捕蛇者说》 若毒之乎 你 柳宗元 《捕蛇者说》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像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偈 柳宗元 《捕蛇者说》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 司马迁《陈涉世家》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如果 诸葛亮 《出师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论语》六则 故为之说 文体 柳宗元 《捕蛇者说》 为一说,使与书俱 袁枚《黄生借书说》 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野 诸葛亮 《出师表》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无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