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工作分析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1分*20题=20分) 二. 多选题(2分*10题=20分) 三. 简答题(5分*6题=30分)

四. 案例分析题(10分*1题=10分) 五. 论述题(10分*2题=20分)

06092工作分析第一套试卷

一、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 C )的工业企业中。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2.1950年,( C )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 A.泰勒 B.狄德罗 C.赛迪范 D.莫里斯

3.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A ) A.职级 B.职务 C.职系 D.职组

4.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是工作分析的( D)原则。 A. 经济 B. 参与 C. 动态 D.系统

5.( C )既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长时间才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 A.问卷调查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工作日志法

6.( B)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维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 A.管理工作因子 B. 工作评价因子 C.管理绩效因子 D.工作分析因子 7.( B )指使工作者能够根据工作标准进行特定的工作。 A.通用技能 B.特定技能 C.适应性职能 D.专业技能

8.( A)适用于确定有关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劳动速度等方面的信息;适用范围局限于周期较短、状态稳定、复杂琐碎的工作。 A.工作日志法 B.职位分析问卷法 C.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D.职能工作分析法 9.( B )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企业组织 D.社会组织 10.按照( C)划分,可将业务流程分为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 A.跨越组织的范围 B.组织活动性质 C.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 D.输入输出对象

11.( B )是指在岗位设置时考虑管理幅度问题,就是考虑管理的效果问题,考虑不同层级岗位数量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A.有效配合原则 B.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C.能级原则 D.一般性原则

12.组织按照组织中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另一类人员的定编定员法是( A )。 A.比例定编定员法 B.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 C.设备定编定员法 D.效率定编定员法 13.( C )是工作识别项目中最重要的项目。 A.工作代码 B.工作地点 C.工作名称 D.工作身份

14.对工作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协作关系、升迁与调换关系等进行的分析是(D ) A.工作任务分析 B.工作责权分析 C.劳动强度分析 D.工作关系分析 15.在编写(D)时要遵循经常性和重要性原则。 A.工作说明 B.工作概要 C.工作描述 D.工作关系

16.( A)是指人的心理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熏陶和教育所具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力,主要包括能力要求和个性特质要求。 A.心理素质 B.工作能力 C.道德要求 D.经历要求 17.使用较早同时也是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是( B )。 A.分类法 B.排序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18.(A )又称为等级描述法,是指建立一个具有不同级别标准的岗位级别体系,然后将每一个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将其纳入合适等级的岗位评价方法。 A.分类法 B.排序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19.通常职务形态构成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岗位中与应负责任并重的是( B )。 A.上山型 B.平路型 C.下山型 D.山顶型

20、( B)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A.工作评价 B.工作设计 C.工作分析 D.岗位分析 21.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是( B)。 A. 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至今

22.( C)强调对任职者的心理意义以及激励潜力产生影响的那些工作特征,同时,把一引动态度变量视为工作设计的最重要结果。 A.科学管理原理 B.人际关系理论 C.工作特征模型理论 D.工效学原理 23.( C)是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进行基本改变,向工人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A.工作轮换 B.工作丰富化 C.工作专业化 D.工作扩大化

24.同一部门员工组成,围绕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聚集在一起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工作团队是( B)团队。 A.团结合作型 B.问题解决型 C.多功能型 D.自我管理型

25.管理层次的设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和限制,层次与组织规模成( B),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A.无关 B.正比 C.反比 D.不确定

26.效度的测量方法中( B )用来测量工作说明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的有效性程度。 A.内容效度 B.概念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一般效度 27.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方案制定的第三步是(D)。 A.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和客体 B.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目标 C.确定评估方法 D.选择评估标准 二、多选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1.中外学者都论述并强调工作分析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的作用,他们是( ABCDE )。 A.管仲 B.荀况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E.亚当·斯密 2.资料分析法的优点主要是( BCE ) A.灵活性高 B.成本较低 C.工作效率较高 D.资料全面 E.能为进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和信息 3.工作分析的宏观外部环境有( ABCD ) A.政治法律环境 B.宏观经济环境 C.社会文化环境 D.技术环境 E.组织文化 4.定编员工的原则主要有( ADE ) A.以工作为中心 B.公平原则 C.准确原则 D.以现状为基础 E.工作效率原则 5.工作说明书编制过程中遵循的规范有( BCE )。 A.语句通顺 B.准确清晰 C.逻辑合理 D.层次分明 E.简要易懂 6.工作特征模型包含的核心维度有( ABCDE )。 A.技能多样性 B.任务完整性 C.任务重要性 D.自主性 E.反馈性 三、填空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1.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 2.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 工作岗位 。

3.工作分析基础性方法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主要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和工作日志法。 4. 非正式组织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5.微观工作环境主要是指工作的物理环境,具体分为自然环境和安全环境 两个方面。

6.根据业务流程活动的各活动承担者层级的不同,可将业务流程分为个人间流程、部门间流程和组织间流程。 7.根据业务流程实现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

8.常见的岗位调查法有资料分析法、现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工作参与法和 访谈法 等。

9.工作分析的流程:工作分析计划、工作分析设计、 工作信息资料 的收集和分析、成果运用和反馈。 10.工作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描述和 工作规范 。

11.岗位评价方法主要有:排序法、分类法、要素计点法、因素分析法与海氏三要素评价法。

12.海氏三要素评价法认为对岗位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应负责任。

13.工作设计,又称岗位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14.工作团队中, 自我管理型 团队,具有更强的纵向一体化特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给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确定了要完成的目标以后,就有权自主地决定工分分派等。

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工作分析: 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2.工作分析小组: 又称专家组,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培训师的角色,主要职责是为整个工作分析提供指导、规划,设计工作分析的程序、步骤,安排工作分析的时间,提供工作分析所需要的各种表格、范例等,而不是直接从事工作分析。

3.技术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以及与该要素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它包括国家的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现有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发展速度等。

4.岗位:是指为完成组织中的某一项或若干项任务而设立的,具有特定劳动对象及一定职务、权限和责任的工作位置。

5.工作描述:是指用书面形式对组织中岗位的工作名称、工作目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使用的物品和材料以及工作环境等所做的描述。 6.工作设计:又称岗位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7.效度:就是评估某工作分析系统能真实反映所分析工作内容以及任职者要求的程度。 五、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请简述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2.简述访谈法的优点。

(1)易于控制多方面的信息;(2)可获得完全的工作资料以免去员工填写工作说明书的麻烦;(3)可以进一步使员工和管理者沟通观念,以获取谅解和信任;(4)可以不拘于形式,问题内容较有弹性,又可随时补充和反问;(5)收集方式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 3.简述工作日志法的优点。

(1)信息可靠性很高;(2)所需费用较少,比较经济、有效;(3)适用于管理或其他随意性较大、内容较复杂的岗位分析。 4.简述岗位的组成要素。

(1)工作;(2)岗位主持人;(3)岗位职责与职权;(4)环境;(5)激励和约束机制。 5.简述定编员工的原则。

(1)以工作为中心;(2)以现状为基础;(3)工作效率原则;(4)科学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6)岗位、人员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6.简述岗位评价的原则。

(1)评价因素针对性。(2)评价因素互斥性。(3)统一性。(4)及时反馈纠偏性。(5)保密性。 7.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有哪些?

(1)任职者;(2)上级、同级和下级;(3)咨询专家;(4)高层管理人员;(5)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六、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说说工作分析有哪些目的?

(1)促使工作的名称与含义在整个组织中表示特定、一致的意义,实现工作用语的标准化。(2)明确工作要求,以确定适当的指导与培训内容。(3)确定员工录用与上岗的最低条件。(4)为确定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5)确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合理的晋升、调动与指派。(6)获得有关工作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利于发现导致员工不满、工作效率下降的原因。(7)为制定考核程序及方法提供依据,以利于管理人员执行监督职能及员工进行自我控制。(8)辨明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危险降至最低。(9)为改进工作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料,为组织的变革提供依据。 2.论述工作规范的基本内容。

(1)身体素质要求,指人先天的形状和能力的物理状况。(2)教育程度要求,指岗位任职者所需要的接受教育的程序。(3)资格证书要求,指国家或行业规定的任职者必须持有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4)知识要求,指任职者在其主要工作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5)工作技能要求,指通用技能,如计算机技能等。(6)心理素质要求,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对员工素质及其发展程度所进行的综合分析折的要求。(7)经历要求,涉及社会工作经验、专业工作经验及管理经验三个方面。(8)道德要求,具备诚信、敬业、相互尊重等品质。

06092工作分析第二套试卷

一、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 B )企业中。 A.制造业 B.工业 C.农业 D.服务业 2.( B )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 A.工作评价 B.工作分析 C.工作说明 D.绩效管理 3.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是( B ) A.职级 B.职业生涯规划 C.职系 D.职组

4.企业经常性地对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加以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是工作分析的( C )原则 A. 经济 B. 参与 C. 动态 D.系统 5.( A )是工作分析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 A.问卷调查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工作日志法 6.( A )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职务中心的职位分析类系统。 A.职能工作分析法 B.海氏三要素法 C.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D.职位分析问卷法 7.( C)是指工作者在工作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下趋同或求变的能力。 A.通用技能 B.特定技能 C.适应性职能 D.专业技能 8.( B )适用范围较广。 A.工作日志法 B.职位分析问卷法 C.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D.职能工作分析法 9.( C)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A.管理层次 B.统一指挥 C.管理幅度 D.合理分工

10.有工作分析人员在岗位调查前设计好调查问卷,再由被调查的任职人员填写,并以此来获取工作信息的方法是( C ) A.资料分析法 B.现场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工作参与法 11.( C )是指组织系统中各个岗位的功能等级。 A.有效配合原则 B.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C.能级原则 D.一般性原则

12.组织根据经营规模、管理方式、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按照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来确定的定编定员方法是( D )

1

A.比例定编定员法 B.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 C.设备定编定员法 D.职责分工定编定员法 13.企业的(B )中最重要的是经营者和员工代表的关系。 A.内外部关系 B.劳资关系 C.经营关系 D.工作分析关系 14.对工作执行人员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分析是( B )。 A. 必备经验分析 B. 必备知识分析 C. 必备身体素质分析 D. 必备心理素质分析 15.在编写工作关系时要遵循两个原则:经常性原则和( C )。 A.经济性原则 B.效率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16.一份完整的工作说明书一般应该包括( D )与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A.工作关系分析 B.任职资格 C.工作概要 D.工作描述 17.五种岗位评价方法的第一步都是( D ) A.选择和确定标杆岗位 B.岗位按重要性排序 C.岗位确定等级 D.岗位分析 18.( A )多用于薪水制的岗位中,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服务业。 A.分类法 B.排序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19.通常职务形态构成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岗位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应负责任重要的是( C )。 A.上山型 B.平路型 C.下山型 D.山顶型

20、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是( A )。 A. 工作专业化时期 B.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 C.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 D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

21.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是( C )。 A. 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至今

22.工作设计中的( D )认为在工作设计中应该把技术因素与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A.科学管理破折号 B.人际关系理论 C.工作特征模型理论 D. 社会技术理论 23.( C )在流水线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 A.工作轮换 B.工作丰富化 C.工作专业化 D.工作扩大化

24.一系列的任务被分派给一个小组,小组决定给每个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并在任务需要时负责在成员之间轮换工作的工作团队是( C )团队。

A.团结合作型 B.问题解决型 C.多功能型 D.自我管理型

25.管理层次的设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和限制,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 C )。 A.无关 B.正比 C.反比 D.不确定

26.效度的测量方法中( C )通过从招聘者、培训者、直接主管和其他工作说明书最终使用者那里获取对工作说明书有效性的评价等。 A.内容效度 B.概念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一般效度 27.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方案制定的第四步是( C )。 A.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和客体 B.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目标 C.确定评估方法 D.选择评估标准 二、多选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1.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 ABDE ) A.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 B.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 C.工作分析方法面临的挑战 D.工作面临的困难 E. 工作条件的变化 2.资料分析法的缺点主要是( AD ) A.缺乏灵活性 B.成本较高 C.工作效率不高 D.信息不够全面 E.时间太长 3.工作分析的宏观内部环境有( ABCDE ) A.组织战略目标 B.组织文化 C.组织领导者风格 D.组织员工 E.正式与非正式组织 4.定编员工的原则主要有( BCE ) A.公平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精确原则 E.岗位、人员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5.工作说明书编制过程中遵循的规范有( BCE )。 A.用词明确 B.具体实用 C.完整细致 D.层次分明 E.动态统一 6.实现工作丰富化的设计途径有( ABCDE )。 A.组合工作任务 B.建构自然的工作单位 C.建立员工—客户关系 D.纵向扩展任务 E.畅通反馈渠道 三、填空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1. 职责是指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加以表达。 2.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工作分析 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繁琐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3. 资料分析法是一种普遍通用的方法,它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借助资料分析的工具,直接提炼有用的工作分析信息的一种方法。 4.非正式组织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5.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6.根据业务流程活动的各活动承担者层级的不同,可将业务流程分为个人间流程、部门间流程和组织间流程。 7.根据业务流程实现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

8. 岗位分类也称岗位分级、岗位归级,是使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配备人员必需素质,对组织的岗位进行多层次划分的活动。

9.工作分析的流程:工作分析计划、工作分析设计、工作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成果运用和反馈。 10.岗位评价一般包括四项基本指标,即责任指标、岗位性质指标、知识技能指标与工作环境指标。 11.岗位评价方法主要有:排序法、分类法、要素计点法、因素分析法与海氏三要素评价法。 12.岗位评价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专家组培训阶段、评价阶段以及总结阶段。 13.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的设计三个方面。

14.管理层次的设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和限制,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工作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在岗位说明书中。 2.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以书面形式,通过工作任职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单方面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工作信息收集方式。

3.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4.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权责,岗位间关系,岗位工作环境及承担该岗位任务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形成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的过程。

5.工作规范:又称岗位规范或者任职资格,是指任职者要胜任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资格与条件。

6.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是在设计工作时,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确保工作的要求控制在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界限之内,从而降低工作对信息加工的要求来改善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使用者的反应性。 五、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方面有哪些意义? (1)工作分析是企业树立“核心人本价值观”,实现有效鼓励,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2)工作分析是企业战略传递的桥梁,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工作分析有助于实现量化管理。(4)工作分析有助于职业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5)工作分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6)工作分析是企业重组不可缺少的部分。 2.简述访谈法的缺点。 1)一旦被访谈者对访谈的动机持怀疑态度,则回答问题时就会有所保留,或工作分析者访谈技巧不佳等因素而造成信息的扭曲;(2)分析项目繁杂时,费时又费钱;(3)工作分析者的观点影响到对工作信息正确的判断;(4)占用员工工作时间,妨碍生产;(5)面谈者易从自身利益考虑而导致信息失真。

3.简述工作日志法的缺点。

(1)将注意力集中于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且容易干扰员工工作。(2)从事这一项工作的人对此项工作的情况与要求最清楚;(3)适用范围较小,只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较短,工作状态稳定,无大起伏的职位。(4)整理信息的工作量大,归纳工作繁琐。(5)员工可能会夸大或隐藏某些活动,可能带有主观色彩,从而影响工作分析的结果。(6)在一定程度上填写日志会影响正常工作。 4.简述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

(1)岗位分析的前提;(2)岗位调查;(3)岗位设置;(4)将岗位分析结果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文件。 5.简述工作描述的主要内容。

工作任务、工作责权、工作关系、劳动强度、工作活动和程序、职业条件。 6.简述岗位评价的作用。

(1)岗位评价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客观衡量标准,对岗位的责任、能力要求、努力程度与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定量的评价。(2)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3)岗位评价还可以使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对报酬的看法趋于一致和满意,各个工作与企业对应的报酬相适应,使企业内部建立一些连续的等级,从而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便于员工理解企业的标准价值,引导员工朝更好的效率发展。

六、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说明工作分析的原则。

(1)科学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将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高层领导决策的基础,对组织发展、组织目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因此,保证工作分析的科学性至关重要。(2)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3)动态原则:当前企业正处于一个充满变化的竞争市场环境中,随着生产技术、客户需求、市场环境、企业战略意图的改变,企业必然将经常性地对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加以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4)目的原则:在工作分析中,要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5)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6)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事情,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7)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的问题。(8)应用原则:应用原则是指将工作分析的结果即工作描述与工作规范,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相关方面。 2.论述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2)人力资源规划;(3)定编定员;(4)人员招聘、配置;(5)绩效考核;(6)薪酬管理;(7)员工培训;(8)工作设计;(9)职业生涯管理。

06092工作分析第三套试卷

一、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 A)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 A. 1747 B.1847 C.1774 D.1754

2.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是( A ) A.职位 B.职务 C.职系 D.职组 3.( A )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 A.工作任职者 B.工作领导者 C.工作分析小组成员 D.企业领导

4.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是工作分析的( B )原则。 A. 经济 B. 参与 C. 动态 D.系统 5.( A)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 A.问卷调查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工作日志法 6.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 C )培训与职业职务中心的职位分析类系统。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7.( A )适用于工作样本数量少时使用,常用于收集工作描述、工作分类、工作范围、工作所需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内容的信息。 A.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资料分析法 D.观察法 8.( C )针对管理层的工作分析。 A.工作日志法 B.职位分析问卷法 C.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D.职能工作分析法 9.( A )是构成业务流程的最基本要素。 A.活动 B.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C.活动的承担者 D.活动的执行方式 10.( A )主要指工作的高级管理层。 A.决策岗位 B.管理岗位 C.专业岗位 D.执行岗位 11.( D )是指岗位设置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 A.有效配合原则 B.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C.能级原则 D.一般性原则 12.工作分析计划的制定阶段的第二个环节是( A )。 A. 确定工作分析的内容 B.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 C. 确定整体工作安排 D. 制定试点工作计划 13.我国的《职业分析大典》将职业分为大类( B )个。 A.7 B.8 C.9 D.10

14.对工作执行人员的职业倾向、运动心理能力、气质取向等特点进行分析是( D )。 A. 必备经验分析 B. 必备知识分析 C. 必备身体素质分析 D. 必备心理素质分析 15.在编写工作关系时要遵循两个原则:( C )和重要性原则。 A.经济性原则 B.效率性原则 C.经常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16.一份完整的工作说明书一般应该包括工作描述与( D)的主要内容。 A.工作关系分析 B.任职资格 C.工作概要 D.工作规范 17.排序法实施的第二步是( A )。 A.选择和确定标杆岗位 B.岗位按重要性排序 C.岗位确定等级 D.岗位分析 18.( C )一般适用于岗位资料清晰、完整,排列大量岗位时运用要素通用和工资决策明确无误的企业。 A.分类法 B.排序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19.( A )是整个岗位评估活动的基础性环节阶段。 A.准备阶段 B.评价阶段 C.总结阶段 D.专家组培训阶段 20、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是( B )。

A. 工作专业化时期 B.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 C.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 D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 21.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是( D )。 A. 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至今 22.( A )强调找到一种能够使得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最简单方式来构建工作。 A.机械型工作设计法 B.生物学型工作设计法 C.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 D.激烈型工作设计法

23.( A )是指将员工轮换到另一个同样水平、技能要求相近的工作岗位,以减少员工在一个岗位上的枯燥感,同时也扩大员工掌握技能的范围,有利于员工在此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真正兴趣。 A.工作轮换 B.工作丰富化 C.工作专业化 D.工作扩大化

2

24.具有更强的纵向一体化特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给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确定了要完成的目标以后,就有权自主地决定工分分派等工作团队是( D )团队。 A.团结合作型 B.问题解决型 C.多功能型 D.自我管理型 25.在工作设计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 A ) A.设计的工作量不足 B.工作量过大 C.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内容 D.多人参与同一项工作

26.工作分析效果评标准应与工作分析工作的目的和主客体的特点保持一致是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确定的( C )。 A.可测性原则 B.高效度原则 C.目标一致性原则 D.实事求是原则

27.通过查阅企业各种已有相关数据资料来获取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的工作分析效果评估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A )。 A.历史资料研究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二、多选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1.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ABCDE )。

A. 工作分析的战略化 B. 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 C. 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 D.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 E. 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2.工作分析的系统性方法主要包括( BCE ) A.海氏三要素法 B.职位分析问卷法 C.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D.资料分析法 E.职能工作分析法 3.组织的特征有( BCDE )。

A.组织是正式的 B.组织是人的集合体 C.组织具有目的性 D.组织体现分工、协作与权责关系 E.组织具有层次性、结构性、过程性和复杂性 4.工作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DE ) A.工作标识 B.工作描述 C.工作环境 D.任职资格 E.其他相关信息 5.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ABC )。 A.员工的因素 B.组织的因素 C.环境因素 D.技术的因素 E.经济的因素 三、填空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1.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求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2.工作分析基础性方法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主要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和工作日志法。

3. 工作日志法是为了解员工实际工作的内容、责任、权利、人际关系及工作负荷,而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将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按照时间顺序以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以实现工作分析目的的工作分析法。

4.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5. 活动是构成业务流程的最基本要素。

6.根据业务流程活动的各活动承担者层级的不同,可将业务流程分为个人间流程、部门间流程和组织间流程。 7.常见的岗位调查法有资料分析法、现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工作参与法和访谈法等。

8.岗位分类也称岗位分级、岗位归级,是使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配备人员必需素质,对组织的岗位进行多层次划分的活动。

9.工作分析的结果主要有三种:工作描述、工作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10.岗位评价一般包括四项基本指标,即责任指标、岗位性质指标、知识技能指标与工作环境指标。 11.岗位评价方法主要有:排序法、分类法、要素计点法、因素分析法 、与海氏三要素评价法。 12.岗位评价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专家组培训阶段、评价阶段以及总结阶段。 13.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的设计三个方面。

14.管理层次的设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和限制,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

2.资料分析法:是一种普遍通用的方法,它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借助资料分析的工具,直接提炼有用的工作分析信息的一种方法。 3.组织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研究,明确现行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进而为组织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 4.岗位调查:是以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5.工作说明书:就是工作标识、工作职责、工作概要、工作关系、工作条件和工作队人身安全危害程度等工作特性方面的信息进行描述,以及规定该项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学历、技能、知识、道德和工作背景或经历等方面要求的书面文件。

6.工作丰富化:是指提高工作的挑战和任务的同一性,同时赋予与昂更多的职责、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工作设计方法。 五、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工作分析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意义?

(1)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工作分析对人员的招聘、选拔与调整具有指导作用。(3)工作分析有利于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进行。(4)工作分析为绩效考核和晋升提供了客观的标准。(5)工作分析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6)工作分析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2.简述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1)采集的信息准确、全面;(2)信息采集快速、简便、经济;(3)员工比较容易接受;(4)弥补了工作分析者水平不一的弱点;(5)通过员工自己填写本岗位的工作分析调查表,可对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流程、任职资格等进行一次梳理,理一步增强对本岗位工作的认识和责任感。

3.请简述在选择工作分析方法时,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1)工作分析的目的;(2)成本;(3)工作性质;(4)待分析的工作样本数量;(5)分析对象。 4.简述岗位调查的意义。

答:(1)岗位调查是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2)岗位调查是组织架构优化的基础;(3)岗位调查为工作分析提供基础信息和资料;(4)岗位调查为组织管理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5.简述在组建工作分析小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首先,在对工作分析人员进行选择和匹配时,要对整个组织的工作分析活动有一个通盘的考虑。(2)其次,在成立专门的工作分析的小组的同时,还要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3)最后,工作分析小组的人员数量视情况而定。 6. 简述岗位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

(1)评价指标应该反映公司的价值观。(2)评价指标应在一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所有岗位。(3)评价指标尽管可能相互关联,但不应在其含义上有覆盖,否则将会导致对于某些指标的重复计算。(4)评价指标应该获得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认可,否则会失去其可信度而不为员工所接受。 7. 简述激励型工作设计法有哪些?

答:工作专业化、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团队。 六、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请简述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

答:(1)过于重视工作分析的技术,轻视工作分析过程中的管理观念。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认为,工作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中,清晰界定每一工作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揭示出相关职位之间的工作流程、权利链的运行等,因而认为只要掌握工作分析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便可以把工作分析做好,从而陷入“重技术,轻理念”的实用主义误区。(2)单纯重视工作分析的结果,轻视工作分析的过程。实践中,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主观认为只要最后得出一套工作说明书就够了,工作分析的过程如何进行并不重要。事实上,工作分析过程的优化程度决定其结果的质量。(3)无视企业的具体特点和个性需求,生搬硬套。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参照几种模式,无视企业的具体特点和个性需求,以为只有繁复的工作说明书才能最大程度地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一味求多求全,陷入“重繁复、轻简洁”的形式主义误区。(4)只重形式不重应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虽然进行工作分析,制定出一套工作说明书,但却束之高阁,权当做人力资源部曾经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无意有效利用工作分析的结果开展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5)只重视对企业现状的描述而忽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调整。事实上,工作流程、组织架构的分析依据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如果工作分析只重视对企业现状的描述而忽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调整,丝毫不对现有工作流程和组织架构提出改进意义,则会陷入“重现状,轻战略”的误区,很可能刚刚写就的工作说明书很快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 论述影响岗位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答:(1)法律依据与社会背景。由于岗位评价会对企业的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岗位评价方法时必须将法律因素考虑在内。(2)企业岗位结构与岗位数量的多少。岗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岗位结构与岗位数量而定。(3)企业管理方式与文化特征。(4)劳资关系。任何一个成功的岗位评价方案都必须是为员工所接收和认可的,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劳资关系如何对于最终方案的设计、确定与应用实施具有很大的影响。(5)现有岗位评价资源的多少。(6)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任何一种岗位评价方法均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经费。(7)评估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06092工作分析第四套试卷

一、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1747年,( C )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 A.泰勒 B.亚当·斯密 C. 狄德罗 D.林肯

2.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是( B ) A.职位 B.职务 C.职系 D.职组 3.( A )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 A.工作任职者 B.工作领导者 C.工作分析小组成员 D.企业领导

4.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事情,需要以( A )的原则来选择工作分析的方法。 A. 经济 B. 参与 C. 动态 D.系统

5.( B )适用于短时期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 A.问卷调查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工作日志法 6.( A )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A.职能工作分析法 B.海氏三要素法 C.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D.职位分析问卷法 7.( B )适用于工作范围、职务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信息。 A.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资料分析法 D.观察法 8.( D )适用于对目标职位的功能性要素分析。 A.工作日志法 B.职位分析问卷法 C.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D.职能工作分析法 9.( B )是决定流程的关键因素。 A.活动 B.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C.活动的承担者 D.活动的执行方式

10.( D )是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工作要求而设置的操作性岗位,具体是指专门从事行政或服务性工作的岗位。 A.决策岗位 B.管理岗位 C.专业岗位 D.执行岗位

11.( D )是指组织根据其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出勤率的因素来计算人员数量的方法。 A.比例定编定员法 B.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 C.设备定编定员法 D.效率定编定员法 12.工作分析计划的制定阶段的第三个环节是( C ) A. 确定工作分析的内容 B.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 C. 确定整体工作安排 D. 制定试点工作计划 13.我国的《职业分析大典》将职业分为中类( C )个。 A.55 B.60 C.66 D.65

14.对工作执行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行走、跑步、攀登等进行分析是( C ) A. 必备经验分析 B. 必备知识分析 C. 必备身体素质分析 D. 必备心理素质分析 15.( B )是指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在组织中承担的责任、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A.工作概要 B.工作责职 C.工作关系 D.工作权限 16.( B )是组织最小的构成单位。 A.工作 B.岗位 C.部门 D.工作小组 17.排序法实施的第三步是( B )。 A.选择和确定标杆岗位 B.岗位按重要性排序 C.岗位确定等级 D.岗位分析

18.( D )实际上是对排序法的一种量化改进,是指选取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将标杆岗位进行排序,并确定相应货币值,然后排列剩余岗位的方法。 A.分类法 B.排序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19.( D )是岗位评价实施的第二个阶段。 A.准备阶段 B.评价阶段 C.总结阶段 D.专家组培训阶段 20、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 C )。 A. 工作专业化时期 B.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 C.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 D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 21.( C )是组织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 A.岗位 B.工作 C.人 D.活动

22.( B )通过使设施、工具、环境等与人的工作相协调,从而减少个人的生理压力和紧张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 A.机械型工作设计法 B.生物学型工作设计法 C.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 D.激烈型工作设计法 23.工作扩大化实现途径中扩大岗位的工作内容,增加其工作职责、权利、裁量权和自主性是( B )。 A.向上工作扩大化 B.纵向工作扩大化 C.横向工作扩大化 D.向下工作扩大化 24.( A )的组织系统结构适合于注重研究与开发、灵活型的组织。 A.扁平式结构 B.锥形结构 C.长方形结构 D.矩形结构

25.在工作设计中,( C )这类错误在中小型企业中很少出现,但它是大型企业的一种流行病。 A.设计的工作量不足 B.工作量过大 C.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内容 D.多人参与同一项工作 26.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是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确定的( D )。 A.可测性原则 B.高效度原则 C.目标一致性原则 D.实事求是原则

27.通过观察为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工作分析效果评估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B )。 A.历史资料研究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二、多选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1.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ACDE ) A.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B.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 C.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 D.工作分析的分析描述阶段 E.工作分析的运用阶段 2.职位分析问卷法(PAQ)收集的信息包括:( ACE ) A.信息来源 B.工作输入 C.智力过程 D.任职资格 E.工作产出 3.每个业务流程包含的基本要素有( ABDE ) A.活动 B.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C.活动的内容 D.活动的承担者 E.活动的执行方式 4.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ACDE ) A.岗位分析的前提 B.岗位分析的准则 C.岗位调查 D.岗位设置 E.将岗位分析结果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文件 5.影响工作分析法选择因素主要有( ABDE )。 A.组织整体角度 B.所分析工作角度 C.经济角度 D.工作分析方法角度 E.工作分析用途角度 6.工作设计中的工作内容包括( ABCDE )。 A.工作的广度 B.工作的深度 C.工作的完整性 D.工作的自主性 E.工作的反馈性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