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研究》结题报告 精品

《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研究》结题报告

(一)背景分析: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与创新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新世纪的幼儿教育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幼儿美术教育是从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美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现状分析:(1)教育观念陈旧,原美术教育活动重视幼儿的美术技能,追求幼儿作品

的完美表现,过多强调的是模仿,而一味地模仿会使幼儿丧失对艺术的直觉能力,幼儿会把精力放在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对这种形式的使用上,他们对新技术的获得不是自己探讨得来,因此对自己也难于产生自信和满足,最终使幼儿丧失艺术表现中原有的天性。(2)活动形式、活动材料单一,原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多以绘画、纸工、泥工为主,提供的材料往往只有泥、纸笔等,这样的组织形式和工具材料必须要求幼儿有一定的技能,由于技能要求和材料的启发性、暗示性、趣味性不强,不能引起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更不能激发幼儿的艺术直觉。(3)教师缺乏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思维,往往按照教材安排开展美术活动。 (三)研究条件:大自然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源泉,我园地处郊县,依山傍水,有丰富的

水产、植物及景观资源,为开展幼儿美术创作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能极大地开拓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另外,我园有一批教师擅长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并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有浓厚兴趣,加上我们从94年起就有教师跟随市教研室组织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研究,我园也承担了县美术教研基地活动,鉴于此,我园在大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培养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申报了《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研究》课题, 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美术教育观念,通过地方资源的利用来丰富美术教育形式,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把美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界定

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或创造活动的能力,幼儿审美创造力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并加以重新组合,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是指根据自然材料及景观(如花草、树木、果叶、蔬菜、水产品、农作物、建筑物等)的外在特征,引导幼儿观察记忆联想,并运用这些材料通过想象、绘画、塑造、制作等美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理论依据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纲要》中艺术教育领域提出的教育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创造教育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论提出: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艺术教育恢复人的创造主体性,发挥人的艺术的创造能力,本质论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的课程学习的结果。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上,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幼儿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或闻到的那个样子:即幼儿思维大部分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只有那些儿童直接感受到的美术教育内容才能被他们同化到自己审美心理结构中去,因此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资源来丰富幼儿的视知觉,激发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兴趣。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内容:

1、探索适合幼儿美术活动的地方资源,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 2、探索利用地方资源对幼儿进行美术创造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3、研究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4、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发挥家庭社区资源 5、围绕课题设计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活动方案 (二) 方法

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分别向家长、教师发放了二百多份调查问卷,了解家长、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看法及态度,了解地方资源的种类及可利用性。

观察法:通过地方材料的提供,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兴趣、时间、态度及进行创造想象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还运用了比较研究、个案研究及经验总结。本研究以大、中、小三个年龄段一百零八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追踪个别幼儿研究其运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创造的能力,与幼儿的前期作品及对照班幼儿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注重各阶段理论思辩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不断总结阶段结果,并作相关分析,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2002、2~6)通过调查讨论、论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达成共识,书写实施方案。

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决定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如何使教师的研究顺利开展落到实处?

(1)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如创造教育理论、本质论、瑞吉欧的美术语言符号理

论等,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教师对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有了较为感性的理解,对课题的研究有了理性的认识。 (2) 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特别是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

要求等,从而确定了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目标,即:对身边的自然物感兴趣,能对自然物进行联想,并运用美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 教师、家长的积极参与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所以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们向

教师及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家长对身边自然资源可利用性的了解以及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

2、实施阶段 (2002、9~12)

(1)对幼儿进行前期测试,全面创设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育环境,提供多种地方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环境是幼儿的隐性教师,幼儿只有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在与环境中的材料相互作用下,各种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前测后,研究班教师首先收集了一些常见的地方自然材料如:蔬菜、种子、农作物、水产品等,将这些材料在班级布置成活动区域,提供相应的美术工具,如:剪刀、胶棒、彩笔等,让幼儿随时与这些材料进行相互作用,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刺激物。让幼儿置身与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术氛围中。

(2)组织教师对地方材料进行挖掘和筛选,并用美术方法将其归类如:(a)点状材料有:沙、谷类、豆类、种子、瓜子、果壳、木屑、螺帽、鱼鳞等。(b)线状材料有:棉纱线、毛线、火柴棒、小树枝、塑料绳、稻草、麦杆、植物的根须等。(c)面状材料有:布、花瓣、树叶、草叶、羽毛等。(d)块状材料有:泥、面团、石块、瓶、罐、贝壳、纸盒、瓜果、蔬菜等。(e)绘画欣赏材料有:建筑物如老街、四方宝塔、人民银行、政府大楼、邮政大楼、襟湖桥。再根据材料的时间性季节性形成美术活动的题材。

(2003、2~6)

(1) 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自然材料开辟家庭美术活

动区。《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了提高家长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情况,并指导家长从以下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