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5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

学案5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要求]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背景及实施

1.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秦孝公继位后,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 3.商鞅来到秦国后,向秦孝公阐述了法家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

4.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卫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 思考

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答案 “战胜强立”是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思考

(1)王安石认为商鞅能“令政必行”的原因是什么? (2)“南门徙木”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案 (1)能取信于民。

(2)“南门徙木”是商鞅为了变法的需要采取的取信于民的一项举措。此举让秦国人民知道了商鞅执法如山、说一不二的风格,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归纳总结]

对商鞅变法背景的理解可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徙木立信

(1)必要性:秦国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地位低下、文化上社会风习落后。 (2)可能性:偏处西部、前代变法经验、孝公支持、商鞅到来。 (3)准备:商鞅阐述变革、舌战保守派、取信于民。 [深度认识]

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在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代,各诸侯国内部新旧贵族的斗争直接推动着各国不断前进。不甘落后的秦国必然要奋起直追,这就是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二、变法的措施及作用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1)内容

①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②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 (2)作用

①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新法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实行什伍制

(1)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战时征兵的需要。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

(2)作用: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3.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1)内容

①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②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 (2)作用

①新法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②其重农措施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4.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1)内容

①把秦国划分为41个县,设县令和县丞,由国君任免。

②推行连坐制度,规定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坐。 ③规定轻罪重罚。

(2)作用

①县制的设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并且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什伍连坐制的推行,便于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③轻罪重刑,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 5.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这些是推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以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

思考

(1)从图一和图二的铁器牛耕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你从图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

(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1)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

(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材料二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商君书》 思考

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厉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才能使兵民立足自己的职守。 [重点精讲]

1.你认为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1)积极:①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2)消极:①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