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梦”与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分析
作者:于慧玲 齐黎丽
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33期
【摘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通过“走出去”来实现我国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文章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简要概述,并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更好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措施与策略。
【关键词】中国梦 文化产业 “走出去”战略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中国梦”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崭新词汇,包括中国文化、中国审美思想、中国人创造当代艺术等诸多内容。“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通过走出去来实现我国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契机,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成为一项重大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其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华大地,更远播海外。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观”、“平等观”、“诚信观”、“互利观”等主要内容既为华夏儿女所推崇,同时更得到了世界各族人民的认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历久弥新,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为我们更好地前行点亮了明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和而不同。自古以来,中国文化流派众多,他们都秉持着自身独特的观点,极大地繁荣了中国文化。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他们或许观点相悖,并由此而进行过激烈的争辩。但是在追求和谐国际秩序方面,他们的观点却达到了高度一致。儒家学者极力倡导“仁爱”思想,注重“兼相爱,交相利”的国际关系原则,并指出“和谐”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国家关系的最高境界。而道家学者将“和谐”认定为社会的本性,并主张“顺其自然”是实现人类和谐的基本途径。①可见,这些学派的观点基本一致,都希望过上没有战争、处处和谐的理想生活。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并不是盲目地强求统一,而是坚持“和而不同”,尊重并正视彼此间的差异。正是基于“和谐观”的科学指导,儒教、道教、佛教才能在中国长期共存,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才能和平相处,中国与其他国家才能长期保持一种友好关系。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和谐观”的说服与合作价值愈发突出。与美国的霸气文化截然相反,中国传统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中的“和谐观”倡导世界各国独立、平等,这一观点也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仁爱忠恕。在中国,“平等”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孔子曾强调,要讲究“忠恕”之道。其中,“忠”就是要尽心尽力、待人忠诚;而“恕”则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所提倡的“忠恕”之道,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等观”的重要表现。在孔子“忠恕”思想的基础上,孟子又赋予了平等思想新的内涵。老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义平等观,这一观点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条重要行为准则。②
墨家的“平等观”比儒家的“平等观”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具体。在平等观方面,孟子还专门提出了“大国不攻小国,大家不篡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傲贫,壮不夺老”的八大正义标准。即使到今天,这八大正义标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成为世人追求正义的重要标准。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更好地实现彼此间的共同利益,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新秩序。而在建立这种新秩序的过程中,可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思想,以加速其建立的步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诚信为本。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国之交,信为本”。可见,诚信不仅是立人之本,同样也是立国之本。在实践中,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组织,亦或是国家、民族,都应当秉持诚信理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倡导的内容之一。
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守信遵诺、言行一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的重要表现。这种诚信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信誉与形象,直接影响到该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讲究“重义轻利”之道,既不做霸权主义的奴仆,也不做霸权主义的主人。③从实际效果看,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对制定国际竞争规则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方面,它要求各国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恪守承诺,自觉遵守双边、多边制度;另一方面,它允许各国在规则范围内据理力争,努力建立正当、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互利观”—取利有道。“互利”是一个辩证性的词汇,包括“无为”中尊重对方和“有为”中尊重对方两方面的内涵。所谓“无为”中尊重对方,就是指要尊重对方的任何选择;而所谓的“有为”中尊重对方,则是指要尊重双方的利益。儒学作为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极力倡导“义大于利”。当然,这并不说明儒学排斥“利”,而是强调“利”的相互性,不能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而且,儒学将“利”区分为“小利”和“大利”,主张“小利要服从于大利”。在“互利观”方面,墨学的立场和观点显得更为明显。墨学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认为“互爱”是双方获利的前提,而“互利”是实现“天下治”的条件。④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面临的现实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产业必须坚持“走出去”战略而不动摇。近些年,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中国文化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并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然而,“走出去”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如国外文化产业的抵制、战略措施不得当、文化氛围不交融等,使得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几项突出性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差。在中国,真正具备一定规模、水平的文化产业屈指可数。多数文化产业缺乏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无任何竞争优势可言,导致其产业产品根本无法推向国际市场。
二是文化市场缺乏有效规范,无序竞争现象频发,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文化贸易出口量有限,总体上处于贸易逆差。尤其是那些文化核心产业,如动漫、图书、影视等,其外贸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四是文化市场开放水平低,限制了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五是文化产品出口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韩、日、港、澳、台等国家或地区。 六是文化产品种类单一,且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 七是文化产业国际营销网络不健全,营销策略缺乏实效,营销力度较小,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严重不畅。
“中国梦”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新举措
目前,“中国梦”的提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就文化产业来说,“中国梦”的提出,对于摆脱其当前困境,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对此,笔者以“中国梦”为背景,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了以下几项新举措:
建立健全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践中,要加速建立健全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一方面,要深化文化贸易体制改革。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具有整体的贸易优势。但是,为了将该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改革现有的文化贸易体制,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自由、开放的文化贸易环境。尤其是对文化产品贸易和股权贸易,应适当地放宽贸易政策,并集中各方面的文化力量,繁荣文化贸易市场。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近些年,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使中国文化产业走上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