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高中课件精选

gffgf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制卷人:向晖

(一)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二)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cvcv

gffgf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三)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4)饮少辄醉(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滁皆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vcv

gffgf

5.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

(四)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粗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__________________ 树林阴翳 游人去而禽鸟乐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cvcv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