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图形说明为什么在买方垄断的情况下不存在要素需求曲线?

答:虽然买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是既定的,但要素市场上的供给状况是买方垄断厂商不可控制的。如果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和边际产品价值状况是确定的,则厂商可以根据两者相等的原则确定其最优要素使用量及价格,但是由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可变性,决定了要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不存在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只能决定一对要素价格和要素需求量。一旦要素市场供给状况发生变化,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也会随之变动,从而会出现一个价格对应多个需求量或一个需求量对应多个价格的情况。

如图8-3所示,在图 (a)中,假设开始时,MFC1曲线和VMPL曲线的交点E1点是边际要素成本与边际产品价值相等点,所决定的需求数量为L1,所确定的供给价格为W0,当市场供给状况发生变化,S1变动到S2,相应地,MFC1变动到MFC2,此时,MFC2曲线与VMPL曲线相交于E2点,所决定的要素需求数量为L2,由数量所确定的供给价格仍为W0,在此情况下,就出现了对同一个要素价格W0存在两个不同的要素需求量L1和L2。在图 (b)中则出现了同一个要素需求量L0对应两个要素价格W1和W2的情况。MFC1曲线与VMPL曲线的交点和MFC2与VMPL曲线的交点都位于E1点上,但由于MFC1与MFC2所对应的要素供给曲线分别是S1曲线和S2曲线,所以两者所对应的供给价格分别是W1和W2。对于买方垄断厂商而言,由于不存在要素需求量和要素价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不存在的。

W

MFC2 E2 W1 W0

VMPL E1 S1

W1 W2

S2

MFC1

E1 S1 S2 VMPL

W

MFC2

MFC1

L0 L O L L2 L1 O

(a)既定要素价格下的多种需求量 (b)既定需求量下的多种要素价格

图 8-3

第九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准租金: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经济租金:是指支付给某生产要素的报酬超过该要素的生产性服务得以被提供出来所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机会成本)的余额。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在几何上表示为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

洛伦兹曲线: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由累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中的百分比状况来表示。

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品。

二、选择题

1.D 2.D 3.B 4.C 5.C 6.B 7.C 8.C 9.C

1.D.

2.D任意一种生产资源,如果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0,那么要素所有者会将其拥有的要素尽可能多的供给市场,这样这种要素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垂直,即该要素供给的弹性为零,也就是说,该要素供给数量固定,而且与要素价格无关。在要素市场上,供给固定,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要素需求的增加,要素价格将上升,随着要素需求的减少,要素价格将下降,所以对于供给固定的要素其市场均衡价格由该要素的需求单独决定。因为租金是指具有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所以此种要素得到的全部支付就是租金。

3.B.准租金等于经济利润与固定成本之和。 4.C.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报酬减去机会成本。

5.C.闲暇的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上升时,相当于闲暇的价格上升了,闲暇变贵了,工人将减少对闲暇的消费,而转向工作。 6.B.

20002800,表明随着工资率的上涨,工人用于工作的时间也在增加。即替代?100110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7.C. 8.C. 9.C.

三、√√××√ √×

1.√。对竞争性厂商来说,若其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其雇佣的全部工人的平均产值时,即VMPL(=P·MPPL)>VAPL(=TR=P·Q/L=P·APPL)时,他必定可通过增雇工人使其总利润增加。

2.√。在竞争性劳动市场上,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与此点对应的即为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若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则显然劳动供给量会大于劳动需求量,因此会引起失业。

5.√。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MRP是不同的。若垄断厂商同时雇佣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则基于利润极大化的目标他对这两种劳动力的雇佣量必定分别为他们各自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其市场均衡工资量等值的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所以此判断正确。

7.×。劣等土地不会有地租是在土地供给充分时的现象。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优等土地的供给满足不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于是人们就会对次一级的土地产生需求。而且按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绝对地租是有劣等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的价值决定的。所以,当劣等土地由于人的需求而投入供给时,也会有地租。

四、 计算题

1、假设某劳动者每天的时间资源24小时用于两种用途:工作时间L,闲暇时间H,工

2

作的工资率用W表示,劳动的收入用Y表示(即Y=WL),其总效用函数为:U= 48H + HY - H,求:(1)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2)该劳动者的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会不会呈反方向变化?(3)不管工资率有多高,工作时间不会超过多少?

解:(1)根据劳动的供给原则有:

?U?H?W

?U?Y又由U?48H?HY?H?2?U?H48?Y?2H??W

?U?YH将??Y?WL12W代入上式得:L?即为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W?1?H?24?LdL12??0 ,所以该劳动者的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不会呈反方向变化。 2dW?W?1?12W12?lim?12 ,所以不管工资有多高,该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会

w??W?1w??11?W (2)

(3)lim超过12小时。

2、假设某一厂商生产的A产品,其价格为10元,产量为250单位,每单位的成本为9元,可变成本为6元,求该厂商的准租金和经济利润。

解:由已知可得:准租金=固定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可变成本

=10×250-6×250=1000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10-9)×250=250

3、设某厂商只把劳动作为可变要素,其生产函数为Q??0.01L?L?36L,Q为厂商每天产量,L为工人的日劳动时间数。所有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0美元,小时工资率为4.80美元。试求当厂商利润极大时, (1)厂商每天将投入多少劳动时间?

(2)如果厂商每天支付的固定成本为50美元,厂商每天生产的纯利润为多少?

解:由题设,Q??0.01L?L?36L,P?0.1,W?4.8 (1)当厂商利润极大时,有W=VMPL=P·MPPL=P·

3232dQ即: dL4.8?0..1(L2?2L?36)?0.03L2?2L?36?48?0?0.03L?2L?12?0?(0.03L?2)(0.1L?6)?0解得L=20/3,舍去, 因

2

dMPPLdLL?2020??0.0.6L?2??0.06??1.6?0 33故L=60,及厂商每天将投入60劳动小时。

(2)??TR?TC?P?Q?(FC?VC)?P?Q?(50?W?L)?0.1?(?0.01?603?602?36?60)?(50?4.8?60) ?360?338?22即每天获得的纯利润为22美元。

4、假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为SL?1000W,需求曲线为DL?800000?1000W。试求: (1)该劳动市场的工资为多少?

(2)假如政府对劳动所有者收取个人所得税,税率为单位劳动课10元,那么,新的均衡工资为多少?

(3)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元税收由谁支付? (4)政府征收到的总税收额是多少? 解:(1)劳动市场均衡时,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所以DL=SL,即1000W=800000-1000W,

可得W=400(元)

所以,该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为400元。

(2)每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的税,劳动供给曲线变为

SL=1000(W-10)=1000W-10000

令SL= DL,即1000W-10000=800000-1000W 可得W=395(元)

所以,新的均衡工资为395元。

(3)由上可知,新的均衡工资为395美元,因此,10元的税收,实际上是厂商和

工人各支付了5元。

(4)在新的工资水平上,就业量是DL=800000-1000×395=405000

因此,政府收的税收总额为10×405000=4050000(元)。

五、简答题

1、简述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

答: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即要使效用最大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出结论。 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得出的条件是: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是间接效用,要素的供给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它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和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即

dUdUdYdUdU,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dYdL?W,所以上式可简化为????W,

dLdYdLdLdY即MUL=MUY·W。而自用资源的效用是直接的,它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dUdL。因此,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可表示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公式为:

W?dUdUdUdYdU???,即W=MUL/MUY;在非完全竞争下公式为:,即MUL/MUY=dY/dL。 dYdLdYdLdL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得出的条件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dY/dL= -W。

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答: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度,假定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及闲暇都

是正常物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当涉及到闲暇这一特殊商品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由于工资率反映了闲暇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上资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用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相同的效用满足。结果,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增加。 另一 方面,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消费各的收入水平提高,这样,随着工资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有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即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

由此可见,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闲暇从而劳动时间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因而二者的强度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应入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能抵消替代效应:但如果工资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这就是说,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3、为什么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答:假定土地的拥有者是消费者,从而其行为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即如何将既定数量的土地资源在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不过一般来说,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只占土地的一个很微小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这样,在任意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土地的供给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土地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于是土地供给曲线垂直。

4、简要说明什么是租金、准租金与经济租金。

答:租金是指具有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准租金是指短期固定不变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可以得知准租金为固定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准租金在长期是不存在的。经济租金:对于一些要素而言,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要素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则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即由于需求的增长,能使生产要素供给者取得超过保留该要素被供给而至少支付费用的余额。

六、作图分析题

1、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其经济含义。 答: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可以通过个人对工作和闲暇效

Y K 用最大化的抉择过程来推导。

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的供给决定问题的实质是“时间的分配”问题,把时间分成两种用途:工作和闲暇。这两种

G* U 时间分配转化为进行两种“消费品”的消费,即工资收入可Y* 购买的商品消费和享受闲暇。进一步是通过两种“消费品”U 的合理组合,以追求效用最大化。 U E 享受闲暇是有代价的,放弃工资收入就是闲暇的代价或Y

l 机会成本、可以用实际小时工资率来度量。如闲暇一小时,O L l 图 9-1

就失去一小时收入,而这些收入就是实际购买力,可购买商

品用于消费。我们用图9-1说明工作和闲暇的效用最大化的抉择。横轴L为每日闲暇时间,

2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