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第四节 程朱的政治思想

一、政治思想的理学基础

天理观是其政治思想基础,三纲五常是治理的根本。 二、“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对仁德的新解释,君主修德,为政以德。 三、社会改良思想 顺民、足食的民本思想 四、天理人欲及义利观

认为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强调以仁义为先的义利观, 本章重点:各家的政治思想 难点:社会改革思想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

第七章 明清的政治思想(10学时)

第一节 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在政治领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在思想文化上一方面政府仍然推行程朱理学,另一方面对程朱理学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形成新的思潮。

第二节 张居正“尊主庇民”的政治思想

一、社会治乱观

极则必变,变极则反始。这是人们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规律。张居正还认识到“命不可必”,也就是具体的人或事的命运没有必然性,人们无法必然掌握。

二、“天之立君以为民”的民本思想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明主“不以天下奉其身而以其身为天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其根本”的基本国策。

三、“事理无常,当随时处中”的施政思想 “时宜之,民安之”。“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

第三节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与启蒙思想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将“古之君”与“今之君”、“古之法”与“今之法”比照,认为皇帝制度的要害是以“大私”为“大公”,从而得来一系列弊政。

二、行天下之法的匡世理论

提出恢复宰相制度和学校议政制度,设置相对独立的边镇等。 三、“重定天下之赋”与工商皆本的思想 “履亩而税”、“任田不任用”、“任土作贡”、税收改革;批判“工商为末”的思想。

第四节 顾炎武改变君主专制的设想

一、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君主独裁,权移乎法,废官而用吏,守令无权,不足以为治; 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政体思想

在郡县制中注入封建制的合理内容,其政改方案实质是赋予县令以自治的实权,并且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顾炎武还提出复兴宗子法制度,以辅君治。

三、“正人心、厚风俗”的名治思想

“劝学奖廉” “教化纪纲” 提倡“清议” “明学术,正人心” 四、“废生员”、用选举的取士思想

改革科举考试,限制生员人数,推选荐举取士

第五节 王夫之的社会进化观和华夷之分的政治思想

一、批判历代暴君暴政

不均、不公是天下之大弊,帝王独尊、法制之弊,政治腐败, 二、理势相成与政治变革

“时异而事异,势异而理亦异”;主张仿隋唐制度,恢复并完善宰相制度等。 三、道器统一与任人任法并重 “道者器之道”,对法治与人治的关系进行多方辨析。 四、道统、治统与尊君 道统与君统合一的思想,“君天下者,道也”。 本章重点:各家的政治思想

难点:对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和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

主要参考书目:

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二、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曹德本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徐大同等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二、三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执笔:吴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