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1)挑战理学正统地位: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2)挑战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至尊地位:反对将“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非“万世之至论”。

(3)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4)文学创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背景:明清之际,中国出现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活跃局面。 2.著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 (1)政治上: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②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主张建立“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③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4.影响

(1)黄宗羲的思想是在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社会现实反映。

(2)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地位

(1)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 (2)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3)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2.思想

(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2)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梁启超将其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评价: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还不具备近代的“民权”意识。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著作:著有《船山遗书》。 2.思想

(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3.评价

(1)批判总结文化遗产,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地位: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著有《潜书》。 2.思想

(1)肯定儒学能定乱除暴安百姓。 (2)最大特点是大胆批判专制君主。

(3)对“官”猛烈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3.评价

(1)进步性: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

①其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②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

③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名师点拨]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1)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上: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心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2

[概念阐释]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

(1)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2)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易错提醒]

1.明清进步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文化专制。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等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他们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它们绝对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3.“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其主张没有上升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高度,只是揭露君主专制下的社会黑暗,把希望寄于贤明君主治国,仍属儒家思想的范畴。

1.李贽批判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体现了他离经叛道的反正统意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挑战正统、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3.唐甄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受时代的局限,他的批判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

4.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使正统的理学受到一定的冲击。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