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西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期中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会上,主任对在这次“无监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了表扬。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
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____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3、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____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4、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培养、社会遗传、科学筛选,这些是教育的____ A.社会功能 B.人口功能 C.本体功能 D.经济功能 5、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____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下列关于学生属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
A.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C.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 D.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权利的主体
8、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____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9、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时涉及的主要内容?____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0、”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____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11、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与这个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____ A.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B.尝试一错误说 C.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2、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____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强化法 13、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____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罗杰斯 D.科尔伯格 14、”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源于____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5、”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____ 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C.《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 16、教学测量运用的方法是____
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
1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____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1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____ A.“兼爱”和“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