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8—2019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震惊 然而 鬼斧神工 B.震撼 然而 巧夺天工 C.震惊 于是 巧夺天工 D.震撼 于是 鬼斧神工
2.(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无限惆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杜甫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寄托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D.韩愈的《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让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
B.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12分)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两题。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 ① ;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 ② ;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 ③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立刻便如痴如狂,为之(震惊/震撼)。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盈天。正当她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跃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然而)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放眼两岸,真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脚下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1)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如虹如带的飘逸 ②如狮如虎的豪壮 ③如泊如镜的沉静 B.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虹如带的飘逸 ③如狮如虎的豪壮 C.①如狮如虎的豪壮 ②如泊如镜的沉静 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D.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狮如虎的豪壮 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C.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左右,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人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D.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二、填空题(12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3)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我完全被吸引了。是呀,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我陷入了沉思……
(1)文中(甲)句有两处错误,请分别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乙)处需要补写一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训练多了也就会了。 B.这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说得再好,也只是模仿。 C.这就像熟能生巧一样,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写得好。 D.这就像邯郸学步一样,一味地模仿,以致四不像了。 三、阅读题(38分)
(5)起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5分) _______________用雎鸠和鸣引出淑女和君子是好配偶。 (6)《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完成(1)(2)小题。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4分)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代表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将被机器人诗人所取代。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甲)这说明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迅速地掌握写作诗歌的能力,创作出大量和微押韵的诗歌。
“不可能!机器人诗人是不可能取代人类诗人的!机器人写诗,不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
是创作,只是套用和拼凑已有的诗歌。(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
2
成连接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
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
⑤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接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接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的。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1)(2)小题。
(1)文章第④自然段和第⑤⑥自然段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2)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4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A)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用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B)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结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⑦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