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地球化学》教学大纲

《地球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13

学时:50

学分:2.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地球科学以自然物质的组成及其各类运动形式为研究内容。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中研究物质成分的主干科学,以元素及其化学运动为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地球化学的学科性质、主要研究领域及其研究的根本问题、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及初步建立地球化学思维。

地球化学是地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也是地球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地球化学、资源勘查、环境等专业及地质学专业理科基地班学生进一步选修地球化学专题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介绍地球化学的学科地位、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自然体系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研究意义;自然体系中元素的结合规律和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意义;自然体系中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方法原理在研究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应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原理及其在岩石圈体系中应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领会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地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学会用地球化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球科学问题。通过地球化学作业、专题读书报告编写和答辩等环节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安排

绪论 (2学时)

地球化学学科的性质定义及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要求学生掌握:

1. 地球化学的定义及研究的基本问题。 2.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研究的工作方法。 3. 地球化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 (10学时)

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元素丰度是地球化学的基本研究任务之一,是开展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它是地球化学过程的历史记录,也限定和反映了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要求学生掌握:

1. 太阳系、地球的化学组成;

2. 太阳系、地壳元素丰度的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3. 区域及地质体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太阳系元素丰度 一、陨石的化学组成; 二、太阳大气圈的化学组成; 三、太阳系元素丰度特征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地球的层圈结构及各圈层的化学组成; 二、地球的化学组成及其研究方法; 三、地球的原始化学分异 第三节 地壳元素丰度

一、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二、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三、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第四节 区域地壳及地质体的元素丰度 一、区域地壳及地质体的元素丰度的概念; 二、元素在岩石和矿物中的分配;

三、区域地壳及地质体的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第五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元素丰度 一、大气圈元素丰度特征; 二、水圈元素丰度特征; 三、生物圈丰度特征

第二章 自然体系元素的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 (8学时)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结合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的,由于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及一定的环境和物理化学化学条件的制约,它们相互结合、共生。 要求学生掌握:

1. 自然体系中元素结合的基本规律;

2. 晶体化学性质对微量元素和过渡族元素行为的控制; 3.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及元素的赋存形式 第一节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 一、元素地球化学亲合性的概念

二、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亲铁、亲氧、亲硫性) 第二节 类质同像及微量元素共生结合规律 一、决定元素类质同像置换的基本条件 二、类质同像置换法则及研究的地球化学意义 第三节 晶体场理论及其对过渡金属元素行为的控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