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

(示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师: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演示去初步感知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生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一组棱的长度都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生2:可以全部量出来,在把它们加起来。 生3:只要量出其中的三条就可以。 师:那你说说量哪三条?为什么?

生3:只要量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因为长方体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生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5、

若分别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会怎么样改变?(课件分别演示) (四) 自学正方体,发现它的特征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22页。(汇报、板书)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