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下册 六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下册 六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分数的价值。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分数;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分数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面积模型感悟分数所表示的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件出示: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块? 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块? 有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块? 师:半个,该怎么表示呢?

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时,不能用我们学过的1、2、3等这些自然数来表示时,可以用12 来表示。

师:你知道这个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准确把握平均分的主脉,为深入认识分数奠定基础。】

活动2【活动】二、动手操作,理解意义 1、分一分,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分了月饼,12 块月饼是怎么得来的?下面我们就亲身经历一下分月饼的过程。 师: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发了一个月饼图片,你可以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再用阴影表示出它的

12 。完成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得到12 的? 全班交流:

师追问:为什么要对折?(为了平均分)

师:小组内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12 的?你能用概况的语言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12 的? 【设计意图:将实物逐渐抽象成面积模型,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12 ,深刻体会“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前提。】

活动3【活动】二、动手操作,理解意义 2、画一画,再次感知

师:同学们真棒,刚才我们通过分月饼知道了什么是月饼的12 ,我们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中有12 吗?

师:每个组有一些平面图形,快看看有哪些平面图形? 活动要求:请你任选一个图形,用阴影表示出它的12 。 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12 的? 学生汇报展示。

师追问:这个图形的12 和另一个图形的12 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师:再比较这些图形,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都是图形的一半,都可以用12 来表示。(板书:12 ) 师:现在你们对12 有什么感受?

小结:不管是分实物还是图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 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图形的同一分法的活动,初步感受单位“1”的重要性,通过观察与比较使学生对12 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4【活动】二、动手操作,理解意义 3、折一折,深入感知

师:除了12 ,你觉得还会有哪些分数呢? 师:你知道 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老师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个正方形,请你折出正方形的 ,并用阴影表示。看谁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师:这几个 的形状一样吗?大小一样吗? 课件展示:把图2、图3都转化成图1 。 老师出示一张大正方形纸的 。

师:你们这个正方形的 和老师的正方形的 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在用分数表示时,我们一定要说清楚是谁的 。分的是谁,就是谁的 。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活动认识了 和 ,谁来说说这样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图形不同分法的活动,让学生认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活动5【导入】三、数学文化

师: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不过写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你们想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古时候,为了使每个人分到的东西同样多,那时就产生了平均分的概念。有时分到的结果不够1,于是就渐渐产生了分数。在我国,最初用算筹表示分数,例如,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表示成: 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表示成 即 。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设计意图:补充分数的产生史,使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6【练习】四、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 ) ( ) ( ) 2、哪一个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 表示?

3、一张纸藏在信封中,露出的部分是这张纸的 ,你能画出藏着的部分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正确认识了分数之后,通过反面的例子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培养发散思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