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总复习

c. 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建 筑 风 格 原因 中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重国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要地位和封建等级制度;四合建是其代表建筑风格;中国 “四合院”是院民居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和筑 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 建筑礼制 西 豪华的皇宫、高大的教堂、开阔的 欧洲城市建筑表现出宗教方广场、喷泉、花园、雕塑是欧洲典型影响占优势地位;现代住宅建建建筑景观;花园、洋房、绿篱、草地筑反映不同收入阶层的生活筑 是典型美国城市住宅建筑代表 环境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问题一 农业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变化较慢,相对稳定) a. 气候——最重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影响

如:古巴的甘蔗、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松嫩平原的甜菜 b. 地形——平地适于发展种植业,坡地适于发展林木、畜牧。

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如:山地的垂直(立体)农业

c. 土壤——包括肥力,酸碱性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土壤的肥沃程度影响产量。

如: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山东的花生 d. 水源——灌溉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如: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2、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现在越来越成为主导因素)

a. 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如:城市郊区的农副产品基地(乳牛、花卉、蔬菜)。

改革开放后,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

交通——运费占成本比例较高的产品,或者易腐的产品

b.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如: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注: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使易腐食品接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一般运输距离越远、远量越大,则单位运费越低,使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类型可以远离市场。

国家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农业技术--能够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扩大农业区位的范围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从而使成本降低,意味着农民支付运费的能力提高,使产品与市场的距离对农业选址的影响降低。包括良种技术、化肥、大型机械以及冷藏保鲜技术。

劳动力 劳动力成本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成本。

第 - 11 - 页

工业基础 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先进的生产资料。 改造自然因素的措施:A、温室农业——改造热量;

B、修筑梯田——改造地形,但坡度超过25°不能修筑梯田;

问题二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1、 原始农业

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

注:迁移农业不使用畜力,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为简单,也无固定的农田。 2、 传统农业

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

注:a 地中海农业临近欧洲市场,蔬菜、水果、园艺的生产受到极大推动,因此,许多地区传统的多样化农业已被专业化的商品性农业(水果、蔬菜、园艺)所替代。

b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和迁移农业的不同在于,其耕地是持续耕种下去的。 3、 现代农业

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

注:现代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小麦绵阳带的分布图(P54)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区

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 2.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乌克兰等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区;我国东北和西北。(我国国营,其他国家私营);

美国中部平原: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

(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产品商品率高。 3.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美洲的国家牧牛为主,其他国家牧羊为主)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利于牧草的生长;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4.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西欧、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澳大利亚

第 - 12 - 页

等;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北美五大湖区、西欧: 市场(大多紧消费市场)、饲料供应。(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 5.混合农业

美国、澳大利亚、我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东水西调);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交通便利(靠近主要铁路、公路,距海港近);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支持。

土地的交替利用,保证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产品的多样性,保证了农场的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的交替进行,农民可以有效的安排农事活动 判断影响以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东南丘陵的立体农业—— B、东南丘陵的荼树——

C、河西走廊的棉粮、南疆绿洲区的农业—— D、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E、海南一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F、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G、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各地——

H、郊区农业—— 问题三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土壤盐渍化(由于大水漫灌,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上升,蒸发作用把水中的矿物质留在土壤表层,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很明显,如华北平原)

2、荒漠化(由于植被破坏,农业用水过渡,湿地破坏,过度垦植,过度放牧) 3、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农药) 3.2 工业区位

问题一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 原料指向型

原因: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的费用较高 举例: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制糖厂 2、 市场指向型

原因: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举例:啤酒厂、汽水厂、印刷厂、家具厂、石化加工厂、棉布厂、汽车制造厂、面粉厂等。 3、 动力指向型

原因: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第 - 13 - 页

举例:有色冶金(炼铝),化学工业 4、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原因: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低。 举例:服装、包装、制伞、制鞋、电子装配 5、 技术指向型

原因:技术要求高,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很高。 举例:飞机、卫星、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生物技术

工业的区位选择 导向类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因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接近原料产地 水果罐头加工厂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接近消费市场 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动力导向型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特色 重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 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水资源缺乏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便利的交通,靠近水资源缺乏 业基地 山西能源基地,统一的电网 沪宁杭地区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雄厚的技常规能源资源缺业基地 术力量;丰富的资源 乏 珠江三角洲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靠近港澳,侨乡,易吸引外资;经济特区开发早,常规能源资源缺区 性工业基地 有技术和管理优势;劳动力丰富 乏 问题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逐渐增强。

如钢铁厂选址的三次变化:选择靠近煤炭?20世纪初期,技术改进,需煤量减少,选择靠近铁矿?二战后,技术改进,运输成本降低,选择靠近海港。 问题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 - 14 - 页

1、概念

一些工厂往往在空间上近距离集中称为工业集聚。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工业联系(产品联系、工序联系)

共用基础设施(交通、劳动力、资源、能源);产品上下游关系或零部件组

装关系。工业集聚的意义P62

3、工业地域的发展

工业点:少数几个工厂,规模最小。

工业区:城市内部较大的工业聚集区。如中关村。 低工业枢纽:重要的工业城市。如:北京、沈阳、上海、天津、广州、武到

汉、西安

工业地区:若干工业城市连成一片。如沪宁杭、辽中南、京津唐、珠江

三角工业区

并非所有工业点都能发展成工业枢纽或工业地区。像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由于生产过程复杂,需要与众多与之配套的工业、服务业,往往能发展成为较高等级的工业地域。所以有“钢铁城”,而没有“糖果城” 问题三 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工业区 条件 工业部门 发展特点 欧洲西部工业区 煤、石油等资源钢铁、机械 、工业化早,高度发达 丰富,交通发达,石油化工等重高度发达,微电子占有北美工业区 工业基础好,市工业;电子、宇率高 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 场广大,科技水航等高新科技重工业为主 平高, 产业 中国-日本工业区 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沿海,交通便利 传统工业区 高新技术新兴工业区 代表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硅谷,中关村 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工业部门 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 电子、航空、生物技术 发展基础 煤矿和铁矿 科研单位和高校 区位条件 煤铁资源、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气候适宜,人才充足,交通市场广阔 便捷,市场广阔 生产规模 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规模较小 度集中 发展趋势 面临资源消耗大、运量大、污染重增长速度很快,产品更新换代快,研发等问题。20世纪50年代,尤其经费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产品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并经历面向世界市场 长期的改造历程。 问题四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 - 15 -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