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
目 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序论)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自然)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于社会)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关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关于垄断资本主义)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科社:关于社会主义社会)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科社:关于共产主义社会)
说明: 1. 2. 3.
马原八章四大部分,导论(一),哲学(二三四),政经(五六),科社(七八),难点(二三五)。 考分22分,其中分析题一道10分,其余为单选多选题。五道分析题,马原、中特、思修法基、当代、毛+近现代史各考一道。
单选多选题具体分为:记忆、理解、案例、串联。记忆分析题具体分为:显知识点提问和隐知识点提问。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
产生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
思想来源:三大来源
实践基础:无斗(三大起义)、马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标志:宣言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
政治立场:劳苦大众
马克思主义
发展
内涵 理论品质
社会理想:共产主义
本质属性:科学★、革命、实践、人民、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改变没有意义)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两层含义)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突出表现。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激发了人们探求新的理想社会的需求,也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的思想渊源。
命题模式之一:整体与局部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观点。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l—1858)。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但却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这些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他们预见到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并且详尽地描绘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和美好图景,但却不能理解这一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物质依据,阶级力量和现实途径)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及b.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 资产阶级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在经历了早期的捣毁机器、烧毁工厂以及采取罢工等形式要求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经济斗争之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步上升到政治水平。19世纪30—40年代所发生的a.
3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三大起义)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总之,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构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更是杰出的实践家和实干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其革命生涯始终与工人运动和人民的革命实践紧密地结合一起。他们的革命实践,一方面促进了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其思想对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两大发现)a.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b.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具体途径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五)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还表现在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实践中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特点,根据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时代特征、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些重大理论成果,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同时又都是推进这一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
(马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劳苦大众),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产物,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a.科学性、b.坚定的革命性和c.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违背了这个要求,认识就会脱离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丧失真理性。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总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