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
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北岸,与山东省为邻。总面积1455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万人(2002年)。邮编:457100 代码:410928 区号:0393 拼音:Puyang Xian
基本介绍
濮阳县城
地理区位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国土和人口 全县土地面积13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万亩,辖14乡6镇,988个行政村,人口106万。自然环境 濮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1月份平均气温2.27℃, 7月份平均气温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全年空气质量都在优良级以上。
历史文化
濮阳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礼记》中就有“桑间濮上”的记载。上古时期,五帝中的颛顼、帝舜及其部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颛顼、帝喾均建都与此,舜帝生于濮阳、长于濮阳,素有“帝舜故里”、“颛顼遗都”“帝丘”的美称。春秋时卫国在此建都400多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10年时间在濮阳。战国时期,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秦朝时始置濮阳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隋朝后,先后沿用“澶渊”、“澶水”、“澶州”、“开州”。1004年,北宋真宗和辽国在濮阳签定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民国3年复称濮阳。1987年,在县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虎型图案,轰动中外考古界,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此被赞誉为“中华龙乡”。历史在濮阳县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重要遗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明。目前有各类文物古迹
65处,其中,历史文化遗产11处,地表文物13处,现代文物12处。现存的名胜古迹有“中华第一龙”遗址;帝舜故里—瑕丘及姚墟;张挥源于濮阳的重要历史见证—挥公墓;记载宋代“澶渊之盟”的契丹出境碑及御井;中华民族融合的见证—元代唐兀氏祖茔及唐兀公碑;明代建筑“中心阁”;纪念明代八位濮阳籍名士贤臣的“八都坊”;保存完好的明、清四条古商业街等。濮阳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上就有不少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贤士良臣。张氏始祖张挥、政治家商鞅、军事家吴起、贤人柳下惠、思想家、历史上最成功的大商人吕不韦、直臣汲黯、元代作曲家宫天挺等都是生于濮阳或长于濮阳的显赫英杰,因此,古代就有“卫多君子”之称。中华张姓始祖源于此地。每年清明时节,马来西亚、泰国、台湾、香港、福建、广东等国家和地区大批张姓后裔都到这里寻根祭祖。2005年4月,世界张氏宗亲联谊会第二界大会在濮阳县隆重召开。2006年9月,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九届国际大会也将在濮阳县召开。届时,袁、陈、胡、王、孙等十大姓氏宗亲将汇聚濮阳,缅怀祖德、共叙亲情。濮阳战略地位优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古战场”之称:商灭夏的“昆吾之战”,春秋楚晋“城濮之战”,秦末的“项羽章邯之战”,宋辽的“澶渊之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