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化学密破仿真预测卷03 - 图文

第I卷(选择题 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 1. “纳米材料”(1 nm=10-9 m)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速通过此分散系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B.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 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做定向运动 D.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2.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铯 ②它们的氧化物都只有M2O和M2O2两种形式 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④密度按Li→Cs 顺序依次递增 ⑤离子半径:Rb+>K+>Na+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均正确的是

A.NH3能氧化氮氧化物,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

B.Mg、Fe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氢氧化物 C.Fe在O2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D.Mg (OH)2分解吸热且生成高熔点固体,可用作阻燃剂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且水解产物各不相同

B.从煤的干馏产物中可以获得焦炉气.粗氨水.煤焦油.焦炭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芳香烃的产量

D.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设“此”为电解质,“彼”为非电解质,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非此即彼的; B.不是所有反应,都遵循由强(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等)制弱(如弱酸、弱碱、弱氧化剂 或弱还原剂等)的规律;

C.不是所有自发进行的反应都一定是焓减少的过程;

D.在迄今发现的元素中,不一定所有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都满足条件“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其周期序数”

6.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8.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片刻沉淀由白色变为灰绿色又变为红褐色;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甲溶液滴入丁溶液时,无沉淀生成,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 B.BaCl2 C.NaOH D.FeSO4 9.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

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实验现象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c处先变红,后褪色 d处立即褪色 解释或结论 氧化性:Cl2>Br2>I2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2+-e处变红色 还原性:Fe>Cl D 10.化学式为C3H5Cl的链状的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体)共有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11.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0.10 mol·L-1 Na2CO3溶液:c(Na+)+c(H+)=c(OH-)+c(HCO3-)+c(CO32-)

B.0.1 mol·LNaHA溶液,其pH等于4:c(HA)>c(H)>c(H 2A)>c(A)

C.将足量的AgCl固体分别放入5 mL水和10 mL 0.1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至饱和,溶液中Ag+浓度前者大于后者

D.相同温度下,pH=12的NaOH溶液和pH=12的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于后者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K+、Na+、CO32-、NO3- B.c(H)=10mol/L的透明溶液中:Cu、Al、SO4、NO3

+2+-2-C.能使氢氧化铝迅速溶解的溶液:Na、Fe、NO3、SO4

D.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Na+、Mg2+、Cl-、SO42- 13.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的平衡常数值分别为: t℃ c(CO2)?c(H2)c(CO)?c(H2O)+

-1 -+2-

-1

—12+3+2--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为0.4 mol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

c?CO2?c?H2O?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判断此时的温

3c?CO?5c?H2?度是1000 ℃

14.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1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C12 ,下列关于混盐CaOC12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混盐与硫酸反应产生1molC12时转移2NA个电子

B.该混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C.该混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该混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和-1

15.右图1为甲烷和O2构成的燃料电池示意图,电解质为KOH溶液,图2为电解AlCl3

溶液的装置,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后观察到x电极附近出现白

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图2中电解质溶液的pH均增大

电解

B. 图2中电解AlCl3溶液的总反应为2Cl-+2H2O=====Cl2↑+H2↑+2OH-

C. A处通入的气体为CH4,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23+7H2O D. 燃料电池内部OH-向a极移动,电解池中Cl-向x极移动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向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稀硝酸银溶液配制银氨溶液

Ag++2NH3·H2O=[ Ag (NH3)2] ++2 H2O

B.用双氧水和稀硫酸可以雕刻印刷电路板:Cu+H2O2+2H+=Cu2++2H2O C.硫化钾晶体溶于水:S2 + 2H2 O

- 2OH + H2S

-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2HCO3=CaCO3↓ +CO3+2H2O 17.下列四个图像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

--

2-

A.①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183kJ/mol

B.②表示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4A(g)+3B(g)2C(g)+6D在不同压强下B%(B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③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CH3COOH溶液

D.④表示10mL 0.1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lmol/LHCl,产生CO2 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2CO3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8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

18.(10分)Ⅰ、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

(2) 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Ⅱ、一定质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标准状况下的一定质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XY2(l)+3O2 (g)=XO2(g)+2YO2 (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 mL,密度是2.56g/L。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比是3∶16, X、Y两元素分别为______ (写元素符号)。 19.(11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1 图2

(1)比较两个实验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是:

①能更好的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 ② 。

(2)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 。

(3)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4)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3+2+3+2+

Ⅰ:只含有Fe;Ⅱ:只含有Fe;Ⅲ:既有Fe又有Fe。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填写下列空格:

A.稀HCl溶液 B.稀硫酸 C.KSCN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E.NaOH溶液 F.淀粉KI溶液 G. H2O2溶液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 (填试剂序号,下同),振荡,再滴加少量的 ,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 (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 色,则试样中含有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少量的 (填试剂序号),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则试样中含有Fe2+。

20.(8分)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 阳离子 阴离子 H+、 Na+、A13+、 Ag+、 Ba2+ OH-、C1-、CO32--、NO3-、SO42- 已知: ①A、B两溶液呈碱性;C、D、E溶液呈酸性。 ②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沉淀不包括微溶物,下同)。

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C只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C溶液逐滴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A溶液中,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已知:NaOH(aq)+HNO3(aq)= NaNO3(aq)+H2O(1) △H=-a KJ·mol-1。请写出B与C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写出E溶液与过量的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在100mL0.1mol·L-1E溶液中,逐滴加入35mL 2mol·L-1NaOH溶液,最终得到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

21.(10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CO2(g)+3H2(g)CH3OH(g)+H2O(g),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键能/kJ·mol-1 C-C 348 C-H 413 H-H 436 C-O 358 C=O 750 H-O 463 计算反应上述反应的焓变△H=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常数K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S______0(填“>”或“<”或“=”),在 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2)在25℃下,向浓度均为0.01 mol?L-1的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