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农业与生活的联系”的活动,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农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2. 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农业分布特点。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感受画面中反应的农村景象。能够回答出,这首歌所反应的是不同地区的农业蓬勃发展的景象。认真听歌 回答:听到了以下内容: (1)小麦、高粱(种植业); (2)果香(林业); (3)荷塘(渔业); (4)牛羊(牧业)。 朗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素材,声形并茂,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并导入今天的新课。 教师展示农村的景观图片,并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 北疆播种,南国打场 …… 提出问题:这首歌反映了怎样的景象?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类型能否互换?为什么? 板书课题: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 一.农业与我们 启迪思维 活动一:尝试说明以下物品和农业有什么探求新知 联系? 活动二:总结农业的概念: 依次出示牛奶(面包)——奶牛(小麦)——人,通过牛奶(面包)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农业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够说出: 袜子是棉花制成的,各种水果都是农业产品,面包是小麦制成的,牛奶也是牛生产的,桌子所有的木材是从森林里获取的。 部分程度较好的同学还能发现: 水果下面的桌布也是棉花制成的,茶壶里的茶叶也是一种农产品。 并总结出: 农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分析牛奶、面包两种食品的来源: 农民饲养奶牛,奶牛生产牛奶;农民种植小麦,小麦生产面包。从而总结出农业的概念: 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物、植物来 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来源分析,学生能够自己意识到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 图片材料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活动三:农业生产部门 展示不同农业生产部门的景观图,根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再次展示导入中使用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请学生从中找出反应不同农业生产部门的句子: …… 不同的农业部门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了那些产品? 种植业 渔业 林业 畜牧业 吃 穿 用 衔接过渡: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在四个农业生产部门中,你认为哪一部门最重要? ②为什么种植业最重要? ③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需要养活13.4亿人口,能否在全国各地都发展种植业来满足粮食需求? 通过这三个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知识点:“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上来。 活动四:种植业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首先请学生观察图中的分界线,辨别出这是400mm等降水量线。进而向学生提问:种植业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还是以西?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由选取图中A、B、C、D、E五个点中的任意两点进行对比,分析种植业所需要的自然条件。 活动五:一.种植业的分布: 1、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向学生出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概念,并给出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由学生进行区分: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学生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能够发现: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描述的是种植业; “十里荷塘”是渔业; “十里果香”可能回引发争议,部分同学认为是林业,部分同学认为是种植业,要进行区分,若为苹果等生长在果树上的水果,则为林业;若为西瓜等,则为种植业;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描写的是种植业;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描写的是畜牧业; “东港撒网”描写的是渔业; “北疆播种,南国打场”描写的是种植业。 学生能够回答出: 种植业最重要; 因为我们要吃粮食,种植业为我们生产粮食; 不能全部发展种植业,因为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学生读图获知: 种植业主要集中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是季风区。 AD两点对比,能够分析出:种植业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地形条件; BC两点相对比,能够分析出:种植业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热量; AB或AE两点相对比,结合前面章节学习的有关耕作制度的知识,能够分析出:热量对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部分程度较好的同学还能够将E点和D点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土壤的肥力对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学生能够理解,平时所吃的,作为主食的农作物是粮食作物,能够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为经济作物,并能够正确区分常见的农作物。 学生仔细观察后,很容易总结出: 小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主要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甘蔗主要中指在珠江三江州,广东、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学生学会了辨别四种农业部门。 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自然过渡到下一知识点:“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上来。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分析出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其主动性。 学生自主读图发现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可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联系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其意识到所学的地理知识是实用的,是能够解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 经济作物:甘蔗、花生、大豆、棉花、广西、海南三省,这些地方靠近热带,油菜等。 热量充足。 2、常见农作物的分布 棉花主要分布在华北、淮北、新疆给学生留出2~3分钟时间,在“中国等地。 主要种植区及农作物分布示意图”中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会发现: 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多呈条带状,进而发现这些条带状的种植业大都与山脉(天山、祁连山)的走向吻合,结合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条件为水源,可以分析出: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多分布在有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的地 找出小麦、水稻、甘蔗、棉花的主要方。 分布地区,并在黑板上指图说出。 青藏高原地区发展种植业最大的限3、探究:为什么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制条件是因为海拔过高,导致气温过低。以及高寒的青藏高原上也有种植业的分通过读图可以发现,青藏高原上的种植布,这些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业多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进而查方,为什么? 阅地形图发现,此处为雅鲁藏布江河谷,由学生结合课本图及前面章节所学海拔较低。从而总结出:青藏高原的种的有关气温、降水、气候等知识进行综合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分析。 ①旱地②旱地③水田 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讨论情④一年一熟⑤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⑥一况,对于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 年两到三熟 4、完成表格,比较主要地形区的种⑦春小麦、玉米⑧冬小麦、棉花⑨植业。 水稻、甘蔗 耕耕影A绿洲农业B小麦、棉花、瓜果C水源 主要地作响D河谷农业E小麦、青稞等F地势 地区 农作学生在图中指出400毫米年等降水类制因物 量线,说出其西部为牧区畜牧业,东部型 度 素 为农耕区畜牧业。 秦岭-淮东北① ④ ⑦ 学生思考后回答:西部多高原、盆地,河以北 平原 降水较少,为半干旱或干旱地区,有大华北 ② ⑤ ⑧ 面积的草场,适合发展牧区畜牧业。而平原 东部多平原,降水较多,为湿润和半湿秦岭-淮河以南 ③ ⑥ ⑨ 润地区,人口密集,适合发展农耕区畜 牧业。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②高原、盆地 种植业类型 A D ③平原、丘陵 主要农作物 B E ④半干旱、干旱地区 ⑤半湿润、湿润地区 影响因素 C F ⑥放养为主 二.畜牧业的分布 ⑦喂养为主 给学生留出2~3分钟时间,在“中国在图中找到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并畜牧业的分布”中 观看图片,认识这些优良畜种。 提高其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比较,认清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之间的区别 学生对这些优良畜种不是很了解,通过图片,让学生对这些畜种有些感性认识 了解家乡的土特产,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认识森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了解家乡的土特产,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