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问题。

中国社会向来以幅员广大、民风殊异为其核心特征。差异的民风营造出差异的地方秩序,进而形成了各地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体系又被称为“乡规民约”。这不是指国家法体系意义上的正式的法律制度,而是在地方上极为有效的规条以及数代沿袭下来的习惯。这些规条和习惯在一个地方不仅有效而且起着跟法律一样的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

乡规民约在中国历史悠久。据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周代就有邦国之内的州长、党正、族师以及属地里的人民一起听人诵读邦法的记载,不过真正地成为地方制度要从北宋写作《吕氏乡约》的蓝田四吕兄弟开始算起。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崩溃,乡规民约曾经一度中兴,上下达成倡导“乡约”的共识。到了民国时期,由于严重的农村危机,里甲制度曾经再度复兴,伴之而出现的就是以地方自治为目标的各个层次的乡规民约得到蓬勃发展。究其本意,“乡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乡村城防的民众,以美俗息讼、安里弭盗为宗旨,或为了抗敌御侮、保耕护林、应付差徭等而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二是指建立在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基础上的,伴有一套较完整的体制,以口头规劝、立誓和乡评载之簿册的形式,对本乡本坊的民众进行彰善、纠恶的自治组织,这也是乡约的实质。

乡约根本上是一套道德教化的仪式,它之所以有效率,在于其相信人性根基于善,凡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都可以经过乡约的宣讲而得到纠正。

实质上,乡规民约是具有跟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作用的社会约制机制,只是其管辖的范围有限,仅限于乡里的范围。但正是由于其地域范围的有限性,使得其效率在当地特别的明显。不过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乡规民约的地方性特质,其效率是建立在自发性的基础之上的,离开这一点而越俎代庖地外加一种“乡规民约”,如今天许多地方写在乡村告示牌上的那些命令式的“乡规民约”,其对于村民的约束力几乎为零。这同时也提醒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他们应该真正地从尊重当地人自发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这样的高度来重新理解作为建构新乡村法制秩序的乡规民约。因为,确实不能否认,乡约制度乃是长期发展起来的用以教化、组织以及鼓励人们相互和谐地生活的、老百姓自己认可和接受下来的行为规则。

这种乡规民约能够持久地起作用是与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密不可分的,这种结构就是已故的费孝通教授所总结出来的“由上而下”以及“由下而上”的两股轨道,对于前者我们强调过了头,而对于后者又无人问津,近乎凋敝了。但是乡规民约能够发生作用的土壤恰恰就在这“由下而上”的轨道里,这一轨道能够真正地起作用是因为那里的秩序是自发生长出来的。

(选自赵旭东《乡规民约与新乡村建设》,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社会差异的民风营造出差异的地方秩序,进而形成了各地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即乡规民约。

B.乡规民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乡约根本上是一套道德教化的仪式,它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C.乡规民约是具有与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作用的社会约制机制,只是其管辖的范围有限。

D.乡规民约具有地方性特质,它起作用的基础是自发建立的社会秩序,这对新乡村建设有重要启示。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乡规民约”的一项是()(3分) A.某村经商议出台了《红白喜事办理办法》,规定凡本村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皆由村里集体操办宴请亲朋,不许大吃大喝,不许攀比、浪费。

B.某村村委会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幅标语。

C.某村亭内保留着两块乾隆年间的禁约碑,其中一块禁约碑刻有关于大米买卖使用椰筒作为量具以及操作规范的规定,要求做买卖要童叟无欺。

D.四川隆昌县有着“川南民风民俗的活化石”美誉的“鬼市”延续至今,它遵循着颇具地方特色的“夜半相聚、鸡鸣则散”的市场规矩。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周代就有邦国之内的州长、党正、族师以及属地里的人民一起听人诵读邦法的记载,但此时尚未形成真正的乡规民约。 B.“乡约”一词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本乡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规约,第二层含义是指对本乡本坊的民众进行彰善、纠恶的自治组织。

C.乡规民约有效率的原因在于其相信人性根基于善,实际的情形是通过乡约的宣讲,那些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都能够得到纠正。

D.乡规民约持久发生作用的土壤是在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中“由下而上”的轨道里,而现在人们对这一轨道却极不重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张衡传》有关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举孝廉不行宦者令缪贤举蔺相如于赵王 ..B.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不如因善遇之 ..D.连辟公府不就金就砺则利 ..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遂乃研核阴阳 ..D.因入京师,观太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一项是()(3分) A.“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后汉书》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被称为“四史”。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3分)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分)

③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完成赏析。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作用是什么?(5分)

9.阅读全词,赏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题1分) (1)《雨霖铃》中“,”两句对一对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进行了细节描写。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一句写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4)在《定风波》中,“”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5)《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

(6)在《声声慢》中,作者直抒胸臆,点明自己愁情的句子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一草一木总关情

——中国近代植物学开拓者钟观光

钟观光,我国近代化学和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钟观光早年入私塾读书,勤勉刻苦,想到贫困家庭的孩子念书不容易,更加珍惜光阴,自缚其足与桌腿,以抑制好动的天性。他的寒窗苦读,打下了扎实的为学功底。17岁时已精通诗、词、文、赋,其师欣然说:“此子好学有恒,气度逾常人,前途未可限量。”光绪十三年,钟观光考中了秀才,人们谑称他为“缚足秀才”。对此,钟观光并不满足,在求学路上继续奋进。

钟观光目睹清朝腐败,外患迭乘,民不聊生,感慨地说:“不能与民偕乐,何能乐也!”甲午风云后,有识之士痛感世变日亟,非变革不足以自强,钟观光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认识到恃旧学不足以御侮,而“科学为强国之根基”,他虽然无力深造,却矢志自学理化等自然科学。在不长的时间里,他读完了由江南制造所翻译的化学、物理等书籍,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他又专程赴沪学习日语,如饥似渴,不到数月,就能通阅日文,由是知识日增,眼界大开。

钟观光原本主要研究理化,在杭州疗养时,散步于西子湖畔,青山绿水,草木葱茏,诱发了他对植物学的浓厚兴趣。他在病床上坚持自学了李善兰翻译的植物学方面的著作,病情好转后又采集标本,认真制作,很快就掌握了近代植物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从此,他“拈花惹草”,与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5年,长沙高等师范学校派教务长专程至沪礼聘钟观光为博物教授,钟遂讲学于岳麓三年,深受学生爱戴和崇敬。其间他曾返回故乡,筹建了一所“师藏楼”,并铺路修桥。1956年由他的儿子钟补求将“师藏楼”中所藏十几柜蜡叶标本、手稿和书籍全部无偿地献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