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欧洲一些国家,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逐渐被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工业替代。本课介绍了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造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以外的国家的基本线索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新课导入】
13世纪,手工工场这种形式开始在欧洲出现。18世纪60年代,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什么是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为什么最先从这个国家开始? 3.简述珍妮机的发明。 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
1.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既是生产领域的变革,也是社会关系的变革。
2.最早从英国开始。英国在17世纪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巩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英国的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料和市场等条件。
3.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经过几年研究,到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他用女儿珍妮的名字把这台机器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被认为是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第一台机器,工业革命从此开始。
过渡:珍妮机发明之后,还出现了以水力驱动机器的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等,但是需要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使得很多地方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何解决这一动力问题成为当时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机械师瓦特改造蒸汽机成功。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请同学展示课前准备:简要说明蒸汽机的原理。
2.教师提问:瓦特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仅仅是因为灵光一闪吗? 学生思考并发言。
教师总结:瓦特的成功绝非一次突发灵感,而是经过刻苦地钻研与学习,是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的结果。因此,每一项科技发明的出现,都是社会需要与个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客观需要和主观努力的成功结合。
3.瓦特改造蒸汽机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及相关史事,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蒸汽机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来源,工厂的规模变得更大,使得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过渡:蒸汽机改变了生产方式,那它又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刺激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三、火车与铁路 1.交通发展的需要
(1)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这样人力、畜力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
(2)这方面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美国和英国。
(3)交通运输革新中影响最大的是火车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兴建。 2.交通发展的成就
教师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有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富尔顿发明了汽船,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 教师拓展,用多媒体展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的45米长的汽船“克莱蒙号”在哈得孙河试航成功,1838年,美国的“大西洋号”单靠蒸汽机的推动,只用15天时间横渡大西洋成功。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
教师补充问题: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身上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即可)
教师小结:英国工业革命中有重大意义的几项突破性发明之间是互相推动的。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及教材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在被消灭。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学生讨论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方面:由手工劳动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社会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和对立。 国际格局方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在欧洲大陆经历革命动荡之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技术和产业变革,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英国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变成一个机器轰鸣、厂房林立的工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