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 世纪30 年代大危机以前采用的政策原则。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周期的赢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的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财政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值。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名义国内生产总(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的市场价值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

5.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6.总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存量中的资本流量。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总资中去掉重置投资的部分为净投资。

7.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和劳务的发生。

8.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37

9.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税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10.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就得到个人收入。

11.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12.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以两部门经济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根据定义,储蓄恒等于投资,进而得到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同理扩展到三部门和四部门,就得到三部门和四部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T—G)和I=S+(T—G)+(M—X+Kr)。

13.重置投资: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 14.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5.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最终产品价值中把消耗掉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就得到了净增加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

16.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减资本消耗(折旧)等于国民生产净值。

17.宏观经济循环模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商品、劳务和货币要连续不断的循环流动,好像水在环形管道里流动一样,为测量国民收入等变量的大小及其变动,建立了宏观经济循环模型。

18.漏出:收入流量循环于环形管道,当存在家庭储蓄、政府税收和国外进口时,都会减少对本国商品与劳务的购买。

19.注入:家庭消费、政府购买和向国外出口都会增加对本国商品与劳务的购买,这是对环形管道中收入流量的注入。

20.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21.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22.支出法:是产品支出法、产品流动法和最终产品法,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去向出发,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23.收入法:又叫所得法、要素支付法、要素收入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生产产品与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24.生产法:也叫部门法,是按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所有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反映出国民收人的来源。

25.人时GDP:平均一人一小时创造的价值。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或收入: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收人称为均衡收入,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人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2.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倾向,用公式表示:C=C(Y)。

3.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人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4.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APC=C/Y。 5.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S=ΔS/ΔY。

6.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人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APS=S/Y。 7.投资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的比率,如果用Δy代表增加的收入,△i代表增加的投资,则二者比率k=△y/△i,投资乘数=l/(1一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弓l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以△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y表示收入变动,k表示政府支出乘数,则:k=△y/△g=l/(1一边际消费倾向)。

38

9.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 。

10.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用k.表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则:k=△y/△g=边际消费倾向/(1一边际消费倾向)。

11.平均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l2.一加速数:也叫加速系数,是指增加二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公式:V=It/(Yt一Yt-1)=△K/△Y=It/△Y,这表明投资并不是绝对收入量的函数,而是收入变化的函数。

13.萨伊定律: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14.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现代西方经济学者为比较研究的需要,把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论点、推论,加以汇总概括成所谓的“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内容: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能够创造出足够需求来吸收或购买所有的商品与劳务,推论出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存在恒等关系,从整个社会看,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大量的失业。即使出现供求失衡与脱节也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会有价格机制的调节,最终是供求达到均衡,整个经济社会存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必然趋势。模型包括劳动市场、生产函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15.有效需求:是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16.流动偏好:是人们心理上对货币的消费或储蓄的倾向,由于存在货币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从而决定了人们的现期储蓄和消费的比例。

17.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 18.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

19.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

20.效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作了能带来最大可能的满足程度的利用。

21.加速原理:投资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或产量的增加将会引起投资的加速度增加。也就是说投资的增加比收入或消费增加的速度要快。

2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总支出能够买尽同一时期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就是使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指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的贴现率,它可以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和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

2.投资的边际效率(MEI):资本是存量概念,投资则是流量概念,相当于本期资本对上期资本的改变值。当利率下降时,若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利率就会缩小。这个缩小了的利率就是投资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益。

3.IS曲线:它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4.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5.灵活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这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 6.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7.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预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39

8.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9.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指人们出于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而对货币的需求。

10.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1.LM曲线:它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均衡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它之所以叫LM曲线,是由于这条曲线上的任一点所指示的利率与所相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

12.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指LM曲线上呈水平状态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灵活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很大,因为债券价格已这样高,从而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有货币在手的话,就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

13.LM曲线的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LM曲线的古典区域指LM曲线上的垂直线部分。在垂直线部分,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为古典区域。而介于垂直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中间区域”。

14.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给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模型。 ,

15.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均衡数值可通过IS与LM的联立方程求解。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凯恩斯极端:即水平的LM和垂直的IS模型,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4.古典主义极端:即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模型,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5.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6.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膨胀性的财政政策表现为IS曲线右移,在使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带来利率的上升,反之亦然。膨胀性的货币政策表现为LM曲线右移,在使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带来利率的下降,反之亦然。因此,为实现收入和利率的不同组合,将两种政策搭配使用,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由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有限,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

4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