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练习题

D、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一百年

4、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D )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有家难投的怅惘。

B、颔联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无边”与“不尽”从平面上极写数量之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的气势。

C、写《登高》时,杜甫住在夔州,地处长江之滨,瞿塘峡口。此处向以水急、风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选出错误的一项(A )

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 实意义。

C、杜甫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D、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①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②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6、对《登高》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景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风急天高”“渚清沙白”

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哀”,目睹“鸟飞回”,恰恰流露出诗人有国难奔

5

大、多猿著称。诗人经观察,捕捉了这些特点,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了秋江景色,借以展现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

D、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展示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剖露了诗人的实际感情,“艰

难苦恨”“聊到”的景象,恰与“风急天高”的景物描写形成强烈反差,正是这反差,使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7、下列对“百年”和“苦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百年”是指有限的人生,“苦恨”是指极度痛恨。 B、“百年”是指暮年,“苦恨”是指极度痛恨。

C、“百年”是指有限的人生,“苦恨”是指辛苦、怨恨。 D、“百年”是指暮年,“苦恨”是指辛苦、怨恨。

8、下面对这首诗前两联所描写的景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鸟”“落木”“长江”六个意象。 B、这四句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C、这四句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

D、这四句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

人生感慨。

9、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风急天高猿啸哀”,点明了登高时风急天高、啼猿悲秋的特定环境。 B、“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视线转向江水洲渚,动静结合,境界开阔。 C、“无边落木萧萧下”,描述了秋天树叶纷纷飘落的萧索景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表明登高时,诗人因过度悲伤而头发突然变白。

10、下面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万里”指诗人为生活所迫,漂泊异乡,离家很远。 B、“百年”指诗人离家时间很长,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C、“多病”指诗人疾病缠身,身体衰弱。

D、“独”是形容诗人独自一人登台,孤独寂寞的境况。 11、下面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诗是诗人在夔州期间写得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B、本诗是诗人在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

之情。

C、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本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凄苦。

二、阅读理解

1、首联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 ①风--急--冷

②天--高--人渺小、孤独 ③猿--哀—悲凉 ④鸟--飞回--孤独

2、应如何理解颔联写的“木”“ 江”这两种景物? ①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②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3、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是否和“做客”意思相同? ①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②“做客”含义是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例1 乔榛、丁建华应邀 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

过的艰难岁月。

例2 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作客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两者区别:

①从目的来看,“作客” 通常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他乡,现实功利性比较

强;“做客”则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讨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 ②从时间来讲,“作客”时间长,“做客”时间短。

③从处所来讲“作客”之处一般是地方、区域,“做客”一般是单位或家庭。

6

④从参照对象看,“作客”一般是相对于当地人而言,“做客”相对于主人而言。 4、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

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5、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你觉得压缩好不好?

这两句诗从大处着眼。“无边”“不尽”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意境深远,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悲壮意味。压缩后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6、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的诗眼是“悲”。是诗人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7、请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个意象,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诗人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把风声、猿啸声、萧萧的落叶声、滚滚的长江流水声等听觉形象和高天、清渚、白沙、飞鸟以及山中落叶、长江流水等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把登高仰望看到的高天、落木和低头俯视看到的清渚、白飞、江水等形象结合起来,既有细腻的工笔描绘,又有奔放的泼墨写意,组成了一幅深秋江峡图。

这两联景物描写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的人生感慨。

8、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国难、连年的战乱。(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

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