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推断题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题目。通常以常见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为载体,以方框图或其他简明符号给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逻辑推理的综合能力。这类题既能考查同学们掌握元素与化合物等知识的熟练程度,又能很好地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抽象、求异、发散等思维品质。这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推断过程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讨论)并重。且这类试题知识容量、思维容量大,可以随意调控试题的难度、梯度、开放性以及学科内的综合等,因此也是拉分的一个题。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两点成功之处:

一是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断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结合试验解决难点,注重方法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乐于探知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重、难点把握准确处理得当。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考中寻找方法,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很难想到,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精讲点评,通过例题及时总结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方法。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学”,力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在进行本节课的难点,即寻找“突破口”时除介绍突破口要抓住“特”字外,为学生展示了(利用演示文稿)记忆 “特”字的具体方法。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和准备不足,本节课也存在诸多不足:我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即: 一是 “备”。备课除备教材、还需备学生,但我在备课时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答题程度等分析得不够准确,备课除备教材、还需备学生,但我在备课时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答题程度等分析得不够准确,所以我选择的例题和习题,对我的学生来讲还是难了,课堂容量也大了,导致课堂效率低。

二是学案的设计。在设计学案时,知识储备考察环节可设计为课前预习环节,或以作业形式提前布置,然后在上课时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从中选出的好的总结方法或记忆方法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间的互补学习,,又可以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将学习重点放在解题思路上。

三是幻灯片的设计。在制作幻灯片时,忽略了放映效果,不仅字号太小,放映时还很模糊,导致教学效果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制作要领。 总之,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学也是如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继续反思,钻研教学方法。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_,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_____,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u(OH)2 CuSO4+Fe=Cu+FeSO4(或CuCl2+Zn=Cu+ZnCl2等) 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等) CaCl2+Na2CO3=CaCO3↓+2NaCl[或CO2+Ca(OH)2=CaCO3↓+H2O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A是紫红色金属”,所以A是铜,根据“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为难溶性碱”,所以D是氢氧化铜,由于C能够和氢氧化铜相互转化,且C能够转化为铜,所以C是铜的盐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等,依据转化关系可知,B应该为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所以D的化学式为:Cu(OH)2;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或CuCl2+Zn=Cu+ZnCl2等);

(2)根据“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所以A为氧化钙;根据“A与水化合得B”,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白色难溶固体”,所以C是碳酸钙,D和碳酸钙能相互转化,D可以是钙盐,也可以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氢氧化钙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O3═CaCO3↓+2NaOH

或Ca(OH)2+CO2═CaCO3↓+H2O。

3.小习在玩“密室逃脱”的第一关中,就遇到了一道寻找7位数字的通关密码题目。请你来帮他解决难题。如图所示:墙上有一个这样的六边形图案,编号分别对应一种物质,已经在图上给出。通过寻找,小习找到的线索Ⅰ:在六边形中的8种物质,如果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对应的编号才能依次构成相邻的密码数字。Mg能H2SO4与发生反应,不能与NaOH和Na2CO3反应,所以密码顺序为:①③。

(1)请利用编号①﹣⑧位置上的物质,按照规则把缺失的通关密码依次补全: ① ③ ___ ___ ___ ___ ⑧

线索Ⅱ:(2)写出①和⑧两种物质参加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线索Ⅲ:(3)选择一组物质,写出纯碱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___;写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写一个即可)。 祝贺你完成以上任务,获得开启第一间密室的钥匙。 【答案】④ ⑦ ⑥ ⑤ Mg+H2SO4=MgSO4+H2↑ 3CO+Fe2O3

高温2Fe+3CO2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 【详解】

(1)硫酸会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钠不会与氧化铁反应,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第三位是④,第四位是⑦,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不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第五位是⑥,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铁反应,不会与盐酸反应,所以第六位是⑤,所以 ① ③ ④ ⑦ ⑥ ⑤ ⑧

(2)①参与的反应是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⑧参加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两个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3CO+Fe2O3

高温2Fe+3CO2;

(3)纯碱制烧碱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4.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