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小学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但好学上进,孝亲敬长,勤练画技,终成大家的故事。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想象他的神态,语调和心理。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 在情意上,不仅感受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并发自内心地受到震撼和鼓舞。引发对王冕进行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更好地自觉亲近名著。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注意点:这节语文课,我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体现重中之重,体现学生自我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个性化朗读来突出人物品德,不要越俎代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对少年王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他七岁??(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说:丧父。)只靠母亲(生: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真是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一安排,既巩固了旧知,为营造本节课学习的基调,也为下文的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设下感情的基础。)

二、学习第二小节,从朗读中体会王冕对母亲的体谅之情。

1.引渡:三个年头过去了,这天,母亲把王冕叫到面前,对他说了一番话。课件出示:第二小节的内容。请你静静地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2.生静读,交流。(母亲是迫于无奈才对孩子这么说,她自责、愧疚、伤心、难过??)

3.那么,王冕是怎么回答母亲的呢?请一个同学读相关文字。教师换位询问: 王冕,你是哭丧着脸说这话的吗?学生否认,是脸含笑意说的。请他再读。

王冕,你是用沉重的语气在对母亲说吗?生否认,是轻松地说的,甚至是快乐地说的。因为他不愿意让妈妈伤感,他体谅母亲的难处,宽慰老人。请他再读。 (这里,没有让学生去抓关键的词句,因为我觉得这段文字比较浅显,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重在真心体悟。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走进王冕的内心,把学生直接当作王冕,缩短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便于感受与表述自己的学习体验。)

小结:小小年纪,就知母亲甘苦,真是不简单的孩子。你们小小年纪,就能读懂王冕母子的心,更不简单。

三、过渡:母亲送王冕去秦家放牛,心里一定是一百个不放心。请读读第四小节,看一看,想一想,王冕让老母放心了吗?把你感触最深的词儿划一划,体会体会,待会儿大家交流。

学生自主交流:抓住“白天、晚上、总、包??”进一步步体会到王冕的孝心。肯定“百善孝为先”,王冕孝心之浓。 机机板书:孝心可鉴。

学生能够抓住:“积攒,旧书??”等一些词,展开合理的想象:宁可空着肚子,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来看书。体现他的好学。 相机板书:好学不倦

课件:书上配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能用一些好词佳句来说说王冕读书的情景吗?

生:会说一些词:如,聚精会神、全刘贯注、专心致致等 还会说些自己积累的句子: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连牛儿也笑咪咪地看着它,好像在说:“我的小主人真看读书呀。”

(利用文中的插图,更好地凸现王冕的好学品质,并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受到“润物细无声”的自我教育。)

四、过渡激情:书真是好东西它不仅让人长智,还培养了人对大自然的美感,这不,这个夏日,王冕来到了湖边,看到了一幅奇妙的景色。放开声音读一读,看你最欣赏哪句,就美美地把它读出来。

1.赛读,期望即打动自己,也打动他人,营造一份读书的热情氛围。 2.读中随意地问:你欣赏什么?(颜色、姿态??)不深入探究。

3.如果像大家刚才这样,欣赏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大家认为好不好?(学生会说:不好,这样很零乱,没顺序,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现文中的写景顺序,由远而近)这样,较好地引导学生背诵。 4.整体齐读。

五、这美景,让王冕入了迷,他不禁想:生接“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

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1.个别练读:读出语中透出的那份自信。板书: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有了自信,王晚有没有成功,靠什么成功的?快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交流:

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抓“三个月”

抛砖引玉: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五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之间产生了一个争论:有的老师说“三个月时间短”,有的老师却说“三个月挺长”,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大家愿意不愿意加入到这个争论中来,帮助一下老师呢? (1)同桌争论,教师下位倾听。 (2)自由发表见解。

形成一个既似矛盾,又显统一的认识:

说三个月长,是因为王冕在三个月里,抓紧分分秒秒在练画,这不是一般人所过的三个月,是勤奋的三个月。 板书:勤奋

说三个月短,是肯定了王冕的天赋,得功于他平时的观察和好读。 板书:天赋

他成功了!是什么促使他成功了!学生巧妙地利用板书进行概括 相机完善板书: 自信+勤奋+天赋=成功

这就算是老师送给大家的一句并不成熟的“凡人名言”吧。 (3)出示课件:将心比心

学到此时此刻,你想对王冕或者他的母亲说些什么?用笔写在课题旁边。 自主地交流一下,相信同学们对王冕有了鲜明的认识和评定。 六、课外拓展:

1.同学们对少年王冕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对他的认识满足了吗? 学生一定不满足,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王冕的东西。如:后来王冕有没有做官,为百姓办实事?他除了荷花画得好,还擅长画什么?他是不是靠画画发了大财?他一直都这么孝顺母亲吗???

2.你想知道吗?想?真想?那请你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3.适度引入王冕的墨梅图与吟梅诗:墨梅,齐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