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1

中考诗词赏析汇总

湖北恩施英才学校 黄德文

(一)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在无限的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地融入议论。(两句均填表达方式) 2、你对诗歌的后两句怎样理解?

这两句是说,花朵虽然从枝头上凋落但是化作泥土,依然滋养花木。在这里作者是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今天常用来比喻老一辈工作者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仍然在培养下一代方面做着贡献。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守城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愉快,更有继续报国的坚定信念。

4、从三四两句诗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忘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要有献身精神。

(二)《观沧海》

1、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客观地写出了浩瀚壮阔、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后写“虚”景,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夸张、想象手法,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这首诗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感情的角度,对其进行品味赏析。(2分)

这几句诗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创造出一个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藏宇宙的宏伟景象,表达诗人渴望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三)《使至塞上》

1、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情感。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壮观景象。

答: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傍晚橘红色的落日收敛的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极目远眺,一柱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显得格外雄浑壮阔。 3、从首联和颔联中知道诗人出使边塞的目的是“欲问边”,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上的河流,从 1

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河流再到绵延天边的沙漠,十分讲究画面的层次感。另外画面的色彩也十分丰富,黄色的沙漠,橘红色的落日,闪着白光的河水,白色的烽烟,奇特壮观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请摘录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恶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地处黄河之边的险要。 3、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必定是人民。这两句诗文字不多都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更深刻地表达出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广大人民始终逃脱不了苦难生活的境遇。这也是作者忧虑国计民生思想感情的一种充分体现! (四)《破阵子、为陈国甫赋壮词以寄之》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

词哪两价目细节可以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试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五)《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一首诗描写边塞战争场面的诗,首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之多,来势之

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战士处境艰难等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突出战场的气氛。“角声满天”四个字写出战斗

的规模,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则写出了战斗持续时间之长和场之悲壮。

3、自选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王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引用典故想象丰富而奇特,“黄金台”表现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提携玉龙为君死,活化出守城战士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 (1)“黑云压城城欲摧”己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 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以此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简要赏析。

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决心。

2

(六)《赤壁》(杜牧)

1、本诗是咏史诗,主要是以什么历史条件为背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 2、“东风不与周郎便,全同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名句,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七)阅读李煜的《相见欢》然后回答问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西楼,时间是 夜晚 ,季节是 深秋。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 月如钩 ”一句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俯视之景。

(2)“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 用难理的丝麻比喻纷繁的离愁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心情特别烦乱。 (3)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复杂的,极微妙的真实感受是饱含心酸,极其痛 苦的伤心之语。 (4)离愁别绪历来是古代文人描写的对象,而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离愁”却别有一番滋味,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离愁是摆脱不了整理不清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离愁并非仅仅是与亲人朋友的离别,还有亡国失位之痛。 (5)古代文人写诗填词是十分讲究炼字的。请从这首词的上阙中自选一个传神的字词,略作赏析。

答:上阙第二句中的动词“锁”用得比较传神,它形象地写出了令人窒息的氛围。这里“锁”的并非“清秋”,而是“人”,表现了诗人内心那种无尽的凄凉和孤独。( (八)《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意。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3、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它的意思是值得叹息或可叹

3

4、试从艺术手法上对“沙场秋点兵”一句作赏析。 答:运用虚笔,“秋”让人联想到秋高气爽,草肥马壮,渲染了出征前将士们参半威武的气势,充分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5、赏风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答:这两句诗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义军将士英勇无畏,奋力杀敌的精神风貌,也暗示的战斗的顺利。 6、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 ,说说“天下事”指什么事? 答:指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大事。 7、试赏析“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秋”字既点明了用兵的时节,又为将士出征增添了一种肃杀的气氛

(十)行路难

1、诗人以“行路难”为题有何寓意?通过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出来?请试作分析。

答:世路艰难,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通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可以表现出来。诗人以“登太行”“渡黄河”表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用“雪满山”和“冰塞川”点明了世路艰难,壮志难酬。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姜尚“碧溪垂钓”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也让诗人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了一点希望。 3、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答:诗人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 4、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作者仍然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十一)《钱塘湖春行.》

1、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的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起新巢。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

4

动准确。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6、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 答: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

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此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从“最爱”和“行不足”中可以看出。 (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怀念故友 ○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比现在好。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已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4、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答: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它一扫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的情绪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心心相印,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一样。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十四)《无题》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的含意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个“难”字是不容易的意思。第二个“难”字是难舍难分的意思。 2、“东风无力百花残”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因为“东风”是指春风,“百花残”是百花凋零的意思。作用是为恋人之间的分别渲染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气氛。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意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现在多用来表现什么? 答: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 “丝”巧用“思”的谐音,指相思之意。“泪”原指蜡烛燃烧时熔化下来的蜡液。这时指“相思泪”。诗人借春蚕吐丝和蜡烛燃烧比喻对恋人的思念将持续到死。表达了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事业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 (十五)《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