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专题检测(附答案)

[键入文字]

高考生物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专题检测(附答案)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式,与能量流动的单方向性不同。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专题检测,请考生及时进行练习。 一、选择题

1.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根本原因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 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2.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 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3.(2014 江苏高考改编)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细菌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约 1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4.(2014 天津高考改编)图 a、b 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 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1

[键入文字]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 3 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5.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 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 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6.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 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 CO2 急剧增加 B.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7.下面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D.生物 X 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 Y 可能含有线粒体

8.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 M 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2

[键入文字]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D.若 M 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9.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该湿地可以处理大量的污水 D.增加该湿地中生物种类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0.动物生态学家对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 4 种经济动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区域种 群

物种一 二 三 四 五 A A1 A3 A5 B B2 B3 B4 C C1 C2 C3 D D1 D2 D3 D5 根据表中信息,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被调查的 4 种动物中,分布最广的是物种 D

B.A1、A3、A5 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障碍,不存在生殖隔离

C.如果各物种存在着食物关系,且物种 A 处于最高营养级,那么各动物之间的食物 关系是 BDCA

D.如果选一区域,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4 种经济动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取第三号区 域

11.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 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 过程吸收的 CO2 总量与 Y1、Y2、Y3 及 Z 过程释放的 CO2 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 过程的能量值约为 X1 过程能量值的 1% D.Z1、Z2、Z3 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 Z 过程释放的 CO2 中的碳 12.下图一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近 40 年每月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图,图乙为碳元素在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