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精品资料

《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 第二章第六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本节课渗透的是化归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可以适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通过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加法运算,引导学生对两种算法比较的同时,学生将体会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即“代数和”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2、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通过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四、教法学法:

1.通过学生预习及自主学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通过预习、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行教学。

2、通过复习探究总结: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再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

3、重练习,在学生自主练习中强调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1、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2、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3、化简:+(+3); +(-3); -(+3); -(-3). 4、比较:40-30+11-15 与 40+(-30)+11+(-15)的算法,

=10+11-15 =10+11+(-15) =21-15 =21+(-15) =6 =6

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目的: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并打下基础。

2、学生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比较,学生将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理解利用运算律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1: 1、例1、计算:

1267

(1)、(- 3 )- 15 + (- 3 ) (2) 、(-12)- (- 5 )+ (-8)- 10

活动目的: 让学生能进行包括小数、分数在内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本例(1)由学生自主完成,(2)由教师讲解。 活动内容2、练习:课本46页“随堂练习”。

活动目的: 让学生能进行包括小数、分数在内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由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问题及时改正。

第三环节:课堂检测: 1、说出-6+9-8-7+3两种读法.

2、计算:(1)、(-18)+12+(-15)+18+6+3 (2)、(-26.54)+(-6.4)-18.54+6.4

(3)(-3.6)+(+2.7)+(-0.4)+(+1.3) (4)、(2)(?0.75)?(?2.8)?(?0.2)?1.25; (5)、 ( ?18 ? 6 ) ? ( ? 8 ) ? (? 7 ) ) ? (7111 (6)、(-48)-(-52)+(-44)-38

510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与学习困难:

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的同时,学会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课本46页1、2、 六、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通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